结构调整阵痛在房地产业也会有所体现

2016年05月20日 08: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赵晶

  本周,关于楼市的新闻频出不穷。5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4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中,环比价格上涨65个(前值62个),下跌5个(前值8个);同比价格上涨46个(前值40个),下跌23个(前值29个),持平1个(前值1个)。北上广深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有所收窄。

  统计局对此解读称,环比上涨城市个数继续增加,城市间涨势出现新变化,一线城市涨幅放缓,二、三线城市涨幅扩大。而同比一、二线城市涨幅继续扩大,三线城市由降转升。

  从数据看到的一线城市涨幅放缓,并没有在实际市场运作中体现出来。几乎和统计局公布数据同步,在18日上午刚刚结束的拍卖中,上海周浦纯住宅地块由保利以54.5亿元杀出重围夺得,可售住宅楼板价5.45万元/平方米,这意味着保本售价将高达7.9万元/平方米,再度刷新了上周泗泾6万元/平方米的保本价地王。

  二线城市的楼面地价也出现了上涨。有机构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二线城市土地出让金突破1100亿元,占全国土地总成交额的七成,同比上升280%;二线城市的成交楼面均价同比暴涨180%。一向低调的合肥房管局也开始很直白地发声了:“政府在必要的时候,会进一步出台更为严格的政策,不排除限购限贷的政策重新回归。开发商要加快推盘速度,如果价格一直控制不下来,会加大政策力度进行调控。”

  而经历了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国家房地产政策调整之后,房地产去库存与一、二线城市楼价上涨几乎同时存在。一方面是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艰难,另一方面是房地产政策的利好促使一、二线城市楼价回暖甚至升温,因此也不断有人问,当下到底是买房还是卖房合适。

  客观地说,在一个政策之手尚未退出的市场上,进行市场操作判断是一件风险非常大的事情,因为成交的价格和成交率完全取决于政策的出台时机。本月也出现了北京海淀区一业主坐地起价80万元才愿意过户房产的新闻,为避税假离婚后真离婚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当政策不够稳定的时候,市民为了算计他们此生可能最大的投资所用的聪明才智是前所未有的。这并不能用契约精神来谴责他们,应该看到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对政策的过度解读,以及民众在政策和市场变化面前的无所适从。

  经济尚在合理区间运行,地方政府尚不应该以短期几个月的价格作为政策调整风向,在理解和执行国家政策的同时,也要客观看待价格上下浮动的情况。很多政策未必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看,结构调整中的阵痛在房地产业也会有所体现,地方政府不能比民众更慌乱。

  对于自住的买房人而言,任何时候买都是合适的,毕竟银行存款的涨幅还不如楼市涨幅,买套房能住又能获得账面上的升值,何乐而不为。但对于投资性质的买房人而言,现阶段买商品房恐怕并非明智选择,但随着商业地产的开发推进,或许会出现其他的投资渠道。

  而卖房,跟卖股票一样,高点永远出现在成交后,因此也不必苦恼彷徨,毕竟获利套现本身就是落袋为安才好。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