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主“为小偷按摩”彰显仁者力量

2016年07月22日 10:46   来源:燕赵晚报   杨朝清

  小偷曲某进屋行窃时,恰逢业主王女士夫妇返回,小偷跳楼逃跑中脚部扭伤落网。王女士闻讯赶来非但没有痛打小偷“消恨”,反而弯腰帮助小偷按摩受伤的脚踝。在警察面前原本死活不认账的小偷痛哭起来,主动交代了多起案件。这样的一幕,近日发生在重庆大渡口区。(7月21日《重庆晚报》)

  作为一种失范行为,盗窃不仅给失主带来了物质损失,也带来了精神伤害。面对被抓获的小偷,人们通常会进行语言上的咒骂、羞辱甚至还会“暴力育人”,群起而攻之。这一次,面对“不老实”的小偷,业主王女士并没有气急败坏责骂对方,而是用朴素人性中的善良和温暖打动了小偷,触动了小偷内心深处脆弱的地方。

  法国社会学家福柯认为,惩罚方式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治理从强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向柔和、间接的教化模式过渡。“为小偷按摩”不是对失范行为的忽略和漠视,而是用一种更加柔软、更有温度的方式来实现“人性救赎”。将心比心也好,“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意识也罢,仁者爱人的“为小偷按摩”,说到底也是一种“柔软的力量”。

  在一个盛行“标签论”的时代里,一个人要是被贴上了“小偷”的标签,不可避免要承受形形色色的社会排斥。小偷盗窃他人财物固然不对,但他依然享有基本的公民权利;面对脚踝受伤的小偷,业主以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悲悯真诚地去关心小偷,最终让小偷迷途的良知得到了一次救赎。

  年纪轻轻,为何走上盗窃之路呢?在匮乏的资源和局促的生活空间中,当尊严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沦陷甚至堕落的过程也就悄悄开始了;因为没有了尊严,也就意味着堕落没有了代价。一些小偷之所以上演“变形记”,既有家庭经济困难的现实原因,也和自身价值追求的迷失与错乱密不可分。这个从外地来重庆打工的年轻人,没有选择通过自力更生来改变生存状态,而是将盗窃作为发财致富的捷径。

  对于人性已经扭曲甚至变异的作恶者来说,道德感化和良知唤醒通常收效甚微。对这样的人“仁者爱人”,不仅会破坏道德生态,也会损伤一个社会的基础秩序,甚至会在某种程度上纵容恶行。重庆大渡口这个小偷的失范行为既需要法律的规训与惩罚,也需要精神世界的洗礼——朴素人性的光辉和温暖,有助于驱散他心灵的阴霾。

  小偷并不是一个同质性的整体,他们也存在着鲜明的差异,需要差异化对待;更何况,即使是小偷,也需要基本的权利和关爱。“为小偷按摩”突破了一成不变的固化思维,以低姿态的“柔软的力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人都有被尊重、被关心的利益诉求和情感需要,小偷也不例外;“给小偷按摩”看似柔软,却蕴藏着以柔克刚的巨大能量。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