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大家谈】总书记为何强调政府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2016年07月21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在宁夏考察过程中与当地居民的交流谈话,充分显示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利用市场规律指导扶贫攻坚工作。总书记指出,政府要加强服务,尤其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中西部地区要打赢扶贫攻坚仗,推动本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就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信息提供渠道。

  7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和当地居民聊起土地承包费、务农打工费、入股分红等,询问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一位农民说,感觉市场还不大稳定,想更好了解市场需求。习近平表示,防范市场风险,既需要经营个体敏锐把握,也需要政府加强服务,尤其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719日人民网)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考察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份,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区域,更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总书记考察和指导宁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在宁夏考察过程中与当地居民的交流谈话,充分显示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利用市场规律指导扶贫攻坚工作。对于群众反映的市场不大稳定等情况,总书记指出,政府要加强服务,尤其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扶贫攻坚需要依靠市场力量,特别是在实现“造血式”扶贫而非“输血式”扶贫工作上更是如此,要让市场在贫困地区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比如,如何让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诸如总书记在考察中所看到的西兰花、紫甘蓝、辣椒、马铃薯等时鲜蔬菜,能够更顺畅地输送到城里的超市、菜市场?城市需要什么,要通过信息传导机制及时告诉农民;农民种植、养殖的哪些东西更好、更安全,这些信息也应当传递给城里的市民。要实现农村居民增收、城市居民享受到放心食品的双赢局面,就需要市场信息也即“商机”的充分传递。从这个意义上说,总书记强调加强信息服务工作,是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对称和公开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如果是基于不对称信息,或者是虚假甚至欺骗性质的信息,那么这样的资源配置绝对是低下和无效的,甚至可能会是反方向的。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大涨大跌的怪圈在中西部地区屡屡出现,严重影响农民的种植和养殖计划,就与当地农户对外部信息及市场重大变化了解掌握不够等因素有密切关联。所以,推进市场机制建设,特别是让市场机制在扶贫攻坚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必须重视贫困地区的信息服务工作,通过市场信息公开和经营者个体敏锐把握,共同防范贫困地区种植、养殖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风险。

  推动市场信息建设,除了依靠民间力量之外,政府更应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政府在市场上获取信息能力强,发布的信息相对权威,而且有能力向用户提供低成本甚至免费的信息服务。中西部地区要打赢扶贫攻坚仗,推动本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就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信息提供渠道:一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加强互联网等信息传递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加大对农民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指导农民上网,让他们能够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三是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防止虚假信息误导农民,维护市场秩序。(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不负人民期盼 以高度自信走好新的长征路

     脱贫攻坚要念好“精准”诀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