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总书记三顾固原,旨在强调精准扶贫

2016年07月21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习近平总书记18日在宁夏固原考察时说:“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谭浩俊认为,总书记亲临扶贫任务极重、压力极大的固原,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强调精准扶贫,让扶贫的目标更明确、方向更准确、措施更扎实、方法更科学、行动更迅速。通过精准扶贫,找出贫穷的根源,然后授之以渔,无疑是当下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最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718日,习近平总书记抵达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这里是他此次宁夏考察之行的第一站。固原,也因此第三次迎来了这位大国领袖。

  在中国,能让总书记三次亲临的地方并不多,即便是一些大城市,也很难有这样的荣幸。更何况,还是一个边远地区。然而,固原“做”到了。原因很简单,这里历史上就很穷,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至今还有27.72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宁夏全部贫困人口的48%左右,因而让总书记牵肠挂肚。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说:“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

  而要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否则难以实现。其中,最重要、最有效、最根本的手段,无疑是精准扶贫。总书记亲临扶贫任务极重、压力极大的固原,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强调精准扶贫,让扶贫的目标更明确、方向更准确、措施更扎实、方法更科学、行动更迅速。

  事实也是如此,虽然扶贫工作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多数地方还实现了诸如挂钩扶贫、挂钩联系、挂钩发展等方面的扶贫策略,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仍有很大提高空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相当一部分地方,扶贫工作都是局限于输血,而非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增强造血功能,结果是,越扶越贫。很多贫困家庭,把扶贫当成了“福利”,当成了政府必须赋予的“权利”,而失去了依靠双手脱贫的动力。

  很显然,这样的扶贫方式,并不利于扶贫工作的深入,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扶贫难题。很多情况下,扶贫成为了一种社会负担,而非社会责任。通过精准扶贫,找出贫穷的根源,然后授之以渔,无疑是当下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最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精准扶贫,就是要找准扶贫的切入点。搞清楚贫困人口到底贫在哪儿,是主观原因导致的贫困,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贫困,这是能否实现精准扶贫的关键。总书记三顾固原,说到底,就是在提醒地方政府,哪些是需要关心的,哪些是扶贫的重点,应把扶贫的力量和重点放在哪里;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分不清主次、分不清轻重。就宁夏来说,固原无疑是重点中的重点、关键中的关键。有了这个切入点,宁夏的扶贫,方向也就更加明确了,支持的重点也就找到了。

  精准扶贫,就是要让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目前,在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的情况下,资源的流动也变得越来越不科学、越来越不合理了。优质资源大量向发达地区流动,譬如人才、资金、项目等,而欠发达地区则很难得到这些。实现精准扶贫,就必须要在资源配置方面下功夫,让更多的优质资源能够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这些地区的扶贫工作才能真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全民脱贫。

  精准扶贫,就是要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扶贫的效果好不好,党员干部能不能发挥好作用很重要。凡是扶贫工作抓得好的地区,党员干部的作用都发挥得好。反之,则难以见到效果。发挥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就是要走进百姓,看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差在哪里,有没有脱贫的信心和动力,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脱贫办法与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总之,只有实现精准扶贫,扶贫工作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总书记三顾固原,目的也是为了强调精准扶贫,并用行动告诉各级基层组织,什么才是精准扶贫。(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不负人民期盼 以高度自信走好新的长征路

     脱贫攻坚要念好“精准”诀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