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造假行为与诚信政府形象背道而驰

2016年07月18日 07:57   来源:中国网   王传涛

  红旗飞扬,彩球飘飘,礼仪小姐落落大方……在西北某省一场招商会的签约现场,几个项目的签约双方大笔一挥,双手紧紧相握,一派笑意融融的场面。而在场的某市一位部门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说:“这里头我们市的几个项目,早在半年前就签过约了,如今无非是让老板给个面子,再来捧个场。”(7月17日《人民日报》)

  重复签约,在讲究务实、高效的当下,无异于一个笑话。一者,太假太空的形式主义,证明“四风”问题仍然严重存在;二者,对企业老板们而言,占用时间太多,政府的花样给老板们造成了较重的负担;三者,GDP考核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基层政府层面,仍然需要打肿脸充胖子;四者,我们的各项经济指标之中,仍然有大量的水分存在,光靠挤是挤不干的。

  以上危害也仅仅是表象性的。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过于注重签约往往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忽略经济发展规律,也会因为认为自己的招商引资已经达到了某个数据,而弱化了政府的服务功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主导功能与作用,可能就会越来越强势,而干预企业、干预市场现象就可能会非常严重,从而会弱化民生服务、社会建设等作用。

  关于GDP考核,中央早已调整了政策。2013年12月,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不再以GDP论英雄。通知要求,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不能单纯依此衡量地方的发展成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能简单地依此评定下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和考核等次,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应该说,中组部的通知要求在许多省份还是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如上海等省市在《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不再提GDP的目标和任务。但具体到一些个别地方,尤其是到了基层政府那里,似乎仍然更多的是我行我素。招商造假现象的存在说明,淡化GDP考核真正落地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很长时间来扭转。这是过去一二十年太过注重GDP现象的一种延续,但实际上,仍然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乏力无术,以及新的考核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的表现。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各地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新常态”,更要适应领导干部考核的新常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但是,民生如何考核,在许多地方似乎仍然没有明确的制度。

  体制性的东西,绝非是一两份红头文件就能扭转的。改变过度注重GDP的考核方式,更需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花大气力来解决。眼下,对于地方上这些签约造假的现象,上级部门必须要进行问责,甩干其中的水分是其一,纠正官场形式主义、假造之风是其二,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政府有诚信。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