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的推进需要平衡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对外,汇改需要考虑的是尽量减少负面溢出效应,不在国际上造成相互叠加的影响;对内,汇改推进的同时,需要防止国内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交叉感染和相互冲击,防止引发系统性风险等,每一步都需要政策、机制和市场条件的配合
近期,英国“脱欧”公投事件引起国际金融市场震荡,我国外汇市场也出现一定波动,市场上甚至出现了质疑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声音。
回顾我国汇改近年来的进展,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大方向始终如一。
近期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强调,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今年1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工作会上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后,央行副行长易纲也曾表态,汇率形成机制肯定会向市场化的方向继续改革,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近10年来稳步推进,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逐步扩大,从2007年的0.5%扩大至2%;去年,又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使其更为市场化。目前,人民币汇率按照“前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的既有机制正常运行,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逐步被市场接受。
近期人民币汇率的短期下行并不会形成趋势,更不会改变我国汇改的大方向。在英国“脱欧”公投前后,英镑汇率出现大幅下跌,美元汇率随着国际市场变化和美国经济走势也同样有涨有跌。正常运行的外汇市场一定会有波动,也会有各种突发事件引发的“超调”,这都是市场力量作用下的正常现象。
汇改的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事关重大,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需要平衡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对外,汇改需要考虑的是尽量减少负面溢出效应,不在国际上造成相互叠加的影响;对内,汇改推进的同时,需要防止国内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交叉感染和相互冲击,防止引发系统性风险等,每一步都需要一系列政策、机制和市场条件的配合。
因此,汇改需要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稳步推进。正如周小川所说,我们得“有耐心”,改革的艺术在于有窗口时就要果断推进,没窗口时不要硬干,可以等一等,创造条件。
另一让市场疑惑的是,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否违背市场化方向?目前人民币汇率采用的是中间汇率制度,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从国际实践来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际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选择了中间汇率制度,目前已有超过60%的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采用这一制度。当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也是我国的现实选择。市场并非总是万能,“有管理”也并不意味着政府要取代市场,而是更好地让市场在汇率的形成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汇改方向明晰,仍须蹄疾步稳。下一步,在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的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仍将朝着市场化方向稳步前行。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