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车涨价需要“情怀”

2016年07月12日 17:08   来源:千龙网   曾政

  滴滴在北京的计价标准由去年同期的1.5元/公里+0.25元/分钟提高到了1.8元/公里+0.5元/分钟。对此,滴滴公司回应称,已经充分保障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分析人士表示,滴滴涨价是要经过反复测试的,“如果遭遇用户强烈反弹,用户大量流失,那就把涨价政策再缩回去,如果反应平平,用户被动接受,那就可以将涨价政策实施下去成为常态。”(7月12日《北京青年报》)

  滴滴快车涨价一事并未发布公告,这一既成事实使得后知后觉的消费者在乘车消费后才恍然醒悟。分析人士表示“不告而涨”是出于试探心理的目的,这种解释难以让人接受。笔者认为,滴滴快车涨价不能如此隐晦,需要多一点“情怀”。

  什么是“情怀”?于消费者来说,“情怀”是一种理解。如果滴滴快车公司开诚布公地讲明涨价的缘由,如市场竞争抑或是公司运行等等原因,消费者仍然看重其便利快捷等优势而欣然选择,这就是“情怀”;于滴滴快车公司来说,“情怀”是一种坦诚,把涨价的原因公之于众,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自由,并期待消费者的青睐才是滴滴快车公司应有的“情怀”。

  然而,滴滴快车公司却没有用自己的“情怀”去换取消费者的“情怀”。相反,悄然涨价透露着一种“冷漠”——游离在欺骗与合法边缘的“冷漠”。 在保障用户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上,滴滴快车公司仅仅只看重最后的结果,关注的是事实上的告知,却忽视了消费者被告知的方式。

  反思涨价的依据和衡量标准是什么,不难发现“涨价是为了试探消费者能否承受”的论断显然站不住脚。因为涨价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非单纯试探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既然涨价是为了自我升级和便利出行,为什么不坦诚地告诉消费者呢?笔者认为,滴滴公司不采用广而告之的方式,而选择“以点带面”被动扩散的方式,实际上是想借助惯性思维裹挟消费者为涨价买单,这么做诚然是在透支消费者的“情怀”。

  如果说滴滴快车公司的初衷是不愿意让涨价效应影响到大众心理的话,那么悄然涨价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涨价这种负面信号对大众心理的刺激可能减到最小,但被动了解涨价这个信号的影响可能会放到最大。试想,除了对滴滴打车有刚性需求的消费者,通过出租车司机间接、被动知晓涨价一事时,第一反应显然不是理解的“情怀”,而是情非得已、情何以堪;另一方面,公司所回收的市场信号并不具有代表性。涨价对于大众心理的影响不会立刻显露,更不会直观的反映在“试探”阶段,市场份额即使减少也不会在“试探”阶段出现明显动荡,这无异于给消费者埋下了不断积蓄的负面情绪,给公司的长远发展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涨价不是商家讳莫如深的秘密,如果想让消费者给予理解,商家理应先付出一分坦诚。正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滴滴快车涨价不妨多一点“情怀”,用坦诚诚换来理解。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