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日,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傅元峰写给班上同学的一封信流传开来。期末考试结束后,傅元峰老师听说班上有一些同学认为期末考试出题太难,甚至在微博上抱怨,于是写了一封公开信做解释。
贾志勇(河北 公务员):一封公开信见证傅元峰副教授在学生面前不仅不摆架子、肯放下身段、严谨治学,还注重构建学术面前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这无疑是教授好作风的具体体现,实在难能可贵。期末考试,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结束,不能满足于给了学生试卷分数就万事大吉。出题教授能够写信给学生的疑问做解释,并为自己的教学不足致歉,实质上等于与学生进行了一场互动交流,这必然从根本上促进师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实现“教学相长”。
主持人:傅老师出的题真的很难吗?
李记(河南 媒体人):说题目难很不准确,其一,从考试题目设置上来看,没有以往名词解释这样的死记硬背题目,因为考题比较开放,这位副教授其实在鼓励学生给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其二,和不少高校教师仍在采用单纯的以考试定成绩的模式相比,这位副教授设置的“读书心得与课堂讨论、小组研讨、期末考试按照2∶2∶6比例分别评分”,这无疑更为科学合理,更能培养一批有想法、善思考、能创新的学生。
主持人:我看了这封信的原文,其实与其说是致歉信,倒不如说是一封交流信。当下,大学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匮乏,也因此,这封信才会受到关注。
刘义杰(山东 媒体人):师生之间交流匮乏,也就凸显出,新闻中这位副教授主动发表公开信的重要性,在这一公开信中,其表达了几点:一是,对考题有人质疑表示歉意,渴望学生对考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二是,其更喜欢学生能够用信等方式主动和其交流;三是,谈了自己的教学和出题构想;四是,对帮助自己的同学表示感谢。这几点主动交流的意见,可以说是如今的大学教授所欠缺的。试想,当老师心平气和、平等如是地去主动交流,他的学生能不喜欢他吗?以现实来看,师生之间就是缺乏一种双向的交流。而这一交流的打开,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观念和姿态,也需要高校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和支持。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