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电动车该不该进校园,不是一个“概念题”,而是一个“操作题”,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做出对大多数人有利的选择。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武汉、厦门等多地高校出台禁止外卖电动车进入校园的禁令。有同学为政策维护校园安全叫好,而热衷叫外卖的同学则表示影响了生活方便。有专家呼吁,外卖风靡校园有一定合理性,不该一禁了之。
外卖电动车究竟能不能进校园?争议很大,不仅舆论中各种观点有之,连同一所学校内的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看法。武汉某高校曾在学生中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支持和反对比例相当,分歧之大可见一斑。不过在讨论这一问题时,绝不能将“禁止外卖电动车进校园”和“禁止外卖进校园”混为一谈。绝大多数高校并未禁止学生叫外卖,而只是考虑到很多外卖电动车在校园里“风驰电掣”容易造成事故而禁止电动车进校,送餐员步行入校或在校门口集中送餐,多不在禁止之列。
在笔者看来,禁止外卖电动车进校园是利大于弊。鉴于方便或者口味因素,学生当然有吃外卖的自由;但当安全与方便、口味发生矛盾而很难调节时,不得已只能牺牲后者保护前者。不能否认,外卖电动车在校园内造成了很大的交通隐患,发生事故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去年底在南京大学,一名骑着电动车送外卖的送餐员就与学生相撞,造成学生骨折、下巴缝了7针。其实这样的事故,在全国各地高校中都不是个例。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既不禁止电动车进校园,又能保证校园内的交通安全呢?在实际操作中,这可能会大幅提升学校的管理成本:增加保安数量甚至用上摄像头、电子测速设备,都需要付出可观的有形或无形成本——何况即便在摄像头密布、交警上街执法的市政道路上,尚且无法杜绝非法电动车上路或电动车事故,如何让学校保安承担起这一不可承受之重呢?在种种现实掣肘之下,禁止外卖电动车进入校园,让爱吃外卖的学生多走两步去校门口取餐,可能是一个管理成本更低、不得已的“艰难的决定”。
当然,除了一纸“禁令”之外,学校和社会也可采取多种措施,尽量弥补这一举措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从学校自身而言,可优化食堂餐厅的位置布局,丰富食堂菜式的口味选择。学生之所以钟情于外卖,无非方便、好吃、选择多三大因素,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有的高校食堂推出了自己的外卖服务,有的高校食堂则在饭点外推出了夜宵、下午茶,都很受欢迎。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该及时介入,帮学校一把。在食品安全方面,卫生部门应加大力度,针对外卖平台、外卖餐饮业进行监管;在交通安全方面,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可实际上很多改装电瓶车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70公里甚至更高,已经成为“交通公害”。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管住其生产、销售、行驶环节,电动车自然在哪里都“飞”不起来。若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外卖食肆都是卫生合格的,外卖电动车时速也在20公里以下,与学生的自行车速度相似,这样的外卖进校园,也就根本没有禁止的必要了。
外卖电动车该不该进校园,不是一个“概念题”,而是一个“操作题”,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做出对大多数人有利的选择。目前来看,很多高校禁止外卖电动车进校园,只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善意举动,应当得到理解。而随着校园管理日趋精细化、学生安全意识提升、各部门联动合作加强,或许未来可以找到安全与方便的最佳结合点。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