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费涨价”要有底线原则

2016年07月11日 13:19   来源:中国江西网   江德斌

  记者近日获悉,江西与广东已确定今年高校执行新学费标准,内蒙古和海南已召开听证会并通过高校调价方案。2014年,天津、浙江、江苏等10余省份相继调整公办高校学费。时隔两年,或迎来新一轮高校学费涨价。此前标准已执行10多年。各地教育厅表示,由于物价指数不断增长,培养成本已大幅提高。但有专家称,高校把所有办学经费平摊在学生身上核算,并不合理。(据7月9日《新京报》)

  又到“高校学费涨价”周期,已有多个省份确定调价方案,部分地方的涨幅高达30%左右,令公众感觉难以接受。各地涨价的理由也都一样,均为“物价上涨、培养成本提高”,而且10多年未涨价了,现在涨一点也是应该的,但也要有底线原则,不能超过民众的可承受能力,更要重视弱势群体、农民子弟的上学问题。

  由于“高校学费涨价”方案都是各省自行决定,民众实际上只有被动接受,并无改变方案的权利。这就容易造成底层民众利益受损,甚至因大学费用过高,家庭无力承担,而出现被迫放弃上学机会的极端情况。知识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契机,上大学对于很多家庭来讲,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不应该被高学费阻挡。各地在调整高校学费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民众的承受力,并拿出妥善的解决方案,为底层民众托底。

  从国际范围看,公立高等学校的学费标准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通常不能超过20%。在美国,公立高校的学费相当于人均收入的1/6,英国2006年涨价后比例升至20%。而我国规定,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比例本来就偏高,不少高校学费更大大逾越“红线”,甚至超过农村居民纯收入的一半,显然学费负担整体过重。

  我国公办高校的费用,目前主要来自于财政支出,高校培养一名学生的成本,大约每人每年一万至两万元,远远超过所收取的学费,但教学费用占比并不大。之前各地高校为了扩张,大力举债兴建校园,据审计署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负债2634.98亿元。近年来,在财政的支持引导下,高校债务化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高校债务危机并未彻底根除。这个历史包袱是高校盲目扩张造成的,不能让学生来承担,需要政府从财政方面予以解决。

  同时,高校可通过加大募捐力度,增加社会办学资金筹集途径。美国高校在2014财年获得来自企业、基金会、校友、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的各种捐赠总值374.5亿美元,比如哈佛大学每年35%的运作经费都来自其旗下的捐赠基金,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对该校年度预算的贡献率更是高达44%。而坐拥国内校友捐赠排行榜首位的北大,25年来累计获得校友捐赠20.17亿人民币,抵不上哈佛大学2015年度接受的一项个人捐款,差距非常明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