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费上涨的反思(图)

2016年06月30日 10:36   来源:东方网   吴兴人

  上大学的成本又提高了。今年秋天高校的学费上涨,将成为社会热点的问题之一。

  广东省公布《关于调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的通知》,决定自2016年秋季学期起,上调普通公办学校学费,增幅为20.2%。高水平建设大学和建设学科的学费在此基础上再涨10%。江西在今年5月份也公布了公办普通高校学费标准调整方案,海南和内蒙古也就高校学费标准调整召开了听证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天津、江苏、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宁夏、浙江等地调整了普通高校收费标准。如果把今年广东公办高校的两成涨幅折现,那么,除了高职院校文科类涨幅750元以外,所有专业的涨幅都在1000元左右。

  这并不是高校学费第一次大幅涨价。2012年,国家关于稳定学校收费标准的政策到期,部分省份随之启动了学校收费标准调整。2013年秋季开始,湖南规定“211”学校所有专业都按照最高学费标准收取,非“211”一本院校部分专业的学费每学年涨了700元到2000元不等。天津则举行了普通高校本科学费标准听证会,平均每位本科生每学年学费上涨1264元。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毛入学率超过40%,这意味着近一半家庭都将面临这样的压力。

  对于学费上涨问题,如考虑到物价在上涨的因素,办学成本的支出在增加,适度上涨学费家长们是可以理解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免费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让位给一定成本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办的越好,当然也越需要经费的投入和支持。我国公办高校,多数费用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学生交纳的学费,少部分来自社会的赞助。在各项支出都上涨的情况下,高校不是真空,开支上涨在情理之中,但是否应由学生承担、承担多少,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学费涨价是物价与教育层次提升后的连锁效应,但上涨20%以上,老百姓都说,涨得太“快”了。“涨价不应是完全市场化的上涨,也不应是无限的上涨,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承受能力和经济困难学生的保障。”一位广州市民说。一般居民的收入的增幅跟不上。高校学费“涨”声不应忽略群众呼声。高校学费究竟应不应该涨?涨多少算合理?有必要给学费定价设定基本的标准。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而目前各省上涨后的高校学费,很少有每学年低于5000元的,不少高校医学类、艺术类专业每学年超过一万元。

  学费大幅上涨的理由是什么?涨出来的钱主要用在何处?高校的资金成本是否一定要转移到学生头上?这几个问题,看来也是不容向学生和家长回避的。增加学费收入支出的透明度,应成为高校涨学费的一个规定动作。高校涨学费:既要收得明明白白,也当用得清清楚楚。随着高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资金运作的规模化,更好地约束高校的经费的使用去向,已成当务之急。

  学费上涨之后,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是门槛更高了。学费上涨莫成圆梦大学的拦路虎。对于许多贫困生来说,逐年上涨的学费,有可能成为压倒贫困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公办高校是否可以考虑增加奖助学金的比例,尤其是助学金的比例,让受益范围扩大到更多学生。高校如何通过提供更大范围更高比例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机会,调整助学贷款额度、勤工俭学补贴标准等,保障绝大多数学生和家庭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涨价之后的高校责任。据悉,广东在学费上涨的同时,多所高校日前也推出了“新生奖学金”政策,其中有高校4年奖32万,这可谓是家庭困难生的“福音”,值得推广。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大学就读成本太高,会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的蔓延。由于大学就读成本太高以及大学生就业难两方面的原因,很多家长本来就不愿意花钱让子女读大学,现在学费的上涨,可能使一部分在读还是不读大学之间犹豫的家长,选择了放弃入学的报到。有数据表明,历年来弃录的比例在10%左右,如果今年学费的上涨,势必造成弃录的比例的上升。新的“读书无用论”在经济的左右下,找到了滋生的土壤,这是我们很不愿意看到的。

  有专家认为,学费的收费制度最好不要“一刀切”,“如果能按照地域比如中东西部地区、城乡分为六个标准,或者再加上家庭经济情况分成十二个等级,更能确保公平”。如能按照这十二个等级收费,那当然能减轻贫困地区学生的压力,但实施起来,恐怕难度很大,但此议可供高校领导参考。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