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逼捐”以公益之名损伤他人的合法权益

2016年07月07日 14:10   来源:南方网   杨朝清

  修建文化广场丰富村民生活,若有爱心企业慷慨解囊,双方皆大欢喜。然而,在陕西宝鸡市高新区八鱼镇范家崖村,有部分企业反映,村组干部要求辖区企业上交一万元左右的捐款,若不捐钱,村上将断企业的水电。八鱼镇纪委一名负责人表示,企业老板反映情况属实,目前已经责令村组纠正错误行为。(7月6日《华商报》)

  文化广场作为一种便民、利民的公共产品,有助于丰富村民的精神家园。在公共财政投入不够的格局下,修建文化广场的资金采取“众筹”无可厚非。一项初衷良善的公益活动,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方法简单、手段生硬,难免会走调变味。“逼捐”的上演,说到底是社会治理观念陈旧的产物。

  自主自愿,是参与公益活动的基本原则;禁止强制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是《慈善法》的应有之义。不论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畅遭遇白血病患者“下跪借钱治病”,还是马云遭遇“你有钱为何不捐”的道德绑架,抑或企业老板“被逼捐”,那种站在道德制高点或者利用“弱者的武器”,让他人被动捐款的做法,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利越位和角色失范。

  粗暴、冰冷地下达捐款任务,完不成任务就断水断电,这样的自说自话,根源于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脱离了“地利”和“人和”,企业的发展不可避免会陷入困境,这也正是一些人权力任性的底气所在。修建文化广场是一项公共事务,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公众参与,为何只盯着企业老板的“钱袋子”?

  从客观原因上讲,在修桥筑路、修建文化广场等公共事务上,村民难免会产生“搭便车困境”,人人都想享受文化广场带来的收益,却不愿意为此支付成本;从主观原因来讲,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企业老板“钱多”,在经济上比较宽裕。殊不知,这种“逼捐”行为,让一些生存艰难的企业雪上加霜;即使企业发展良好,“逼捐”也缺乏法理依据。

  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多年来,我们形成了一种荒谬的“代价论”,即为了达到目标,做出一些牺牲是必要的。这种 “代价论”不仅造成对恶行的冷漠,也为这种冷漠找到了极具说服力的理由。在公共利益名义的裹挟下,村里通过“逼捐”的方式对部分企业进行利益剥夺和权利侵犯;看似冠冕堂皇,实际上却经不起推敲。

  忽视不同企业的经济情况、漠视不同企业老板参与意愿的“逼捐”,尽管目标正义,却背离了程序正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的是轻装上阵,而不是“逼捐”带来的沉重包袱。与“逼捐”相比,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公益生态,让公益制度化、长期化。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迎接互联网给公益带来的新变化    2016年05月23日
  • ·绑架公益的营销炒作令人反感    2016年05月03日
  • ·沦为自我感动的公益,显得悲情    2016年03月07日
  •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正当其时    2016年03月0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