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吃喝“打白条”,不只是诚信问题

2016年07月07日 07:33   来源:红网   余祖欣

  铜川市耀州区1名公职人员和2名村委会干部在一家饭馆就餐,在2013年到2014年间,便欠下2.6万元,打了47张白条,饭店老板两年要不回欠款。该饭店老板陈女士说,她在2013年到2014年间,在耀州区经营一家餐馆,期间,耀州区孙塬镇贺咀村村委会主任张留羊和副主任李天行经常来她们饭店吃饭,但每次结账时她拿到的都是一张白条,上面写着吃饭具体的钱数和消费项目。(7月6日央广网)

  47张白条,2.6万元,两年来,这几位涉事干部平均每顿饭都要花费500元以上,在乡镇基层,这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大餐”了。而这些动辄喝下成件好酒、席间高档香烟伴桌的“老赖”,到了结账买单时却再无“豪气”,几经催要均是陆续推脱,悄然间便吃了两年的“霸王餐”。

  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乍一看,几人的“打白条”和拒不还款行为是个人诚信问题,可在诚信问题之外,这俨然也是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对于吃喝的严规重惩成为了“风向标”,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既是一种良性提倡,更是一种严格要求。细致些说,这些干部以“林业防火”“贺咀村”等工作事项和集体名义来打白条,显然存在“吃喝报账”的情况,公款公费摇身一变,竟差点成了个别别有心之人奢靡饕餮的工具,如此违规违纪持续2年才因“打白条”被曝出,其背后的监督松散问题同样值得警惕。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吃吃喝喝、觥筹交错,于公职人员可不是能肆意妄为的个人“小问题”。所谓“作风建设无小事”,习近平同志便曾要求,“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纵观不少查办案例和现实情形,何尝没有这些敢吃会玩者,且站在乡镇、村组一级的角度问一问,这些满足了口腹之欲的万元饭款,能够帮助多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能够在日常开展多少惠民活动?能够为群众提供多少生产补助?

  既是作风问题,便不应只是“欠债还钱”那么简单,其实类似顽疾在一些地方也以多种形式存在,归根结底便是日常监管和作风建设亟待加强。公款吃喝也好、奢靡浪费也罢,一旦有人思想上不屑一顾、作风不正,再加之日常监督的疲软,轻易间便形成了一种日常化的“习惯性违规”,不少人的作风壁垒何尝不是被这样渐渐摧毁,今日偷偷吃个公款盛宴、明日要些乡间特产,继而财礼都敢收下,作风问题一转眼便能衍化为贪腐问题。而如今,对于查办类似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同样也是不小,指望靠“打白条”的无奈来揭发毕竟是个案,更何况一些宴席藏进了农家乐、矿泉水瓶装了茅台。

  小疾不医则成大患,对待此类问题,还须拿出些实效做法来,职级较高的官员也好,普通基层干部也罢,就该依靠各级监督部门和制度落实进行严格管理,对照现实情况分清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明确惩处依据,用好典型案例,使一些自我约束不严、看轻作风素养的干部实现由“不敢”到“不能”再到“不想”。另一方面,对待问题始终要保持主动作为的精神,该查的场所主动询问查访,该盯紧的关键人事持续紧盯,不能一味依靠被动的举报或由群众提供线索和依据再做行动,更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人情”代替“执纪”,任由作风坚墙崩毁于日常。

  吃喝“打白条”一类痼疾且就此刹住,切莫在诚信上丢了“面子”,还在作风上失了“里子”。其实细想一番,但凡各类错责形成习惯,最后往往也是害了自己,与其如此,何不正身名义、约束言行,做个满面清风的好干部呢?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