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万里,不忘为民初心。中国共产党95年的砥砺奋进历程,深刻揭示:只有扎根人民深厚土壤,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汇聚起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实践证明,越是在经济发展关键期、改革深水区,党员越需要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恪守为民情怀。群众的需求在哪儿,党员就要到哪儿去,服务就跟到哪里。
保持良好沟通是走好群众路线的前提和关键。沟通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能否形成相互信任的默契,是真情实意还是虚情假意。因此,党员仅仅“身入”是不够的,还要以自家人的身份带着感情和责任“心入”。真心实意地去做群众的贴心人,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群众才可能真正把你当亲人,群众和党员才能心心相印。
群众与党员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党员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在群众的心上就会留下多少印迹,群众就会为你送来多少芬芳。一个帮助、一次交心、一点抚慰,都是一个切入点,看起来是点滴小事,但小中见大,解决好一个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问题,就能打开突破口,带动其他问题解决。事实上,抓细抓小抓实就是抓信心,贵在让群众从点滴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得到实惠、增强认同、提升信任。
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群众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群众有没有“获得感”。群众对党员的评价标准,归根结底只有一条:能否代表并且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群众的合理诉求变成现实。能否始终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真正关心他们的幸福和尊严,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是否用心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决定了我们能否找到新时代党群关系的“增量”。
密切党群关系永不落伍,为人民服务永无止境。共产党员只有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心甘情愿地植根群众之中,扑下身子为群众做好事、真做事、做真事,才能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自觉行动的实践力量,更能保证党的群众基础坚如磐石,党的事业越做越好、愈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