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公租房分配,为何会扯上学历歧视?

2016年06月24日 10:57   来源:光明网   然玉

  2013年,河南新郑市政府出台规定,第一学历必须为国家统招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人才有资格申请公租房,两年多来,有很多人被这个门槛挡在门外。新郑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公租房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任先生介绍说,在新郑市达不到这个条件,任何人都没资格申请公租房。而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新郑市出台的这一规定和国家政策相违背,是错误的,应当予以纠正。(6月23日《大河报》)

  申请公租房须本科学历,这一无比严苛的规定,不仅不近人情而且有违法理。可就是这一荒唐条款,竟在新郑市存在两年之久。即便不断有市民、媒体轮番质疑,当地职能部门还是我行我素,坚称此举“并无不妥之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出台地方政策时所必须经历的合法性审查,在此事中几乎形同儿戏。赤裸裸的违法与侵权行径,居然也能生搬硬套出一套“合法性依据”。如此堂而皇之的“权力任性”,总是让人深感无力。

  按照一般理解,“公租房”旨在满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其所提供的乃是一种兜底性的公共保障。新郑市无视固有法律规定,擅自将本科学历作为申请门槛,无疑已经违背了“公租房”制度原本的政策初衷。这一举动,一方面扼杀了某些潜在申请者的法定权利,另一方面也消解了公租房本应发挥的社会缓冲功能。可以预见,当本应享受公租房福利的群体被人为剥夺“机会”,由此引发的反弹情绪,势必会成为不容忽视的隐患。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郑市之所以出台这一地方政策,为的是“奖励人才”。这一考量,当然也很可以理解。因为众所周知,“居住成本”业已成为决定人才流动方向的重要因素。许多城市高企的房价,很可能让有意前来就业者望而生畏。但,作为一个三线城市,新郑市的房屋租售价格显然不算太高。这意味着,本就收入相对较高的高学历人才,未必无力承担市场化的房租租赁成本。既然如此,当地又何必多此一举,偏执地将公租房资源向其倾斜呢?

  事实上,不少大城市都出台有保障毕业生、创业者住房需求的地方政策。比如说,杭州就规定,“具有中级(含)以上职称,或高级(含)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毕业未满7年的群体可以申请公租房”。可纵使如此,杭州还是优先确保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租住公租房的权利……而与此同时,杭州等城市已在尝试用货币化补贴取代实物配租,来尽量实现公租房保障的“应保尽保”。

  凡此种种都表明,“公租房资源”绝应成为一项垄断的、排他的专享资源,更不能任由地方政府胡乱处置。对公租房的分配,也是一个利益配置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地方政府唯有保持中立、居中施政,才可避免予人口实而不可收拾。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公租房凭啥有“学历歧视”    2016年06月29日
  • ·“人才公租房”别变了味儿    2016年06月28日
  • ·公租房为何变身“人才房”?    2016年06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