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今日中国的价值观自信从何而来?

2016年06月24日 08:29   来源:北京日报   胡宇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近日在上海调研时强调,要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不断增强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对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我们并不陌生,中央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调研、座谈、讲话中,都有过反复强调。

  价值观并非抽象的概念,它是公民、社会、国家的精神支撑,事关再具体不过的取向、选择、行动。树立价值观自信,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时至今日,我们也更有底气喊出这种自信。

  这种自信,在于我们的价值观凝聚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价值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岁月淘洗中积淀而成。近代以来,要论对中国价值观影响最深刻的,非马克思主义莫属。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经过曲折艰难试错,马克思主义成为先辈们的最终选择。从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到胼手胝足的建设时期,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这一路的波折和磨砺、苦难与辉煌,不断将马克思主义锻造、熔铸进国家的价值体系和民族的精神图景当中。

  这种自信,在于我们的价值观蕴含着优秀中华文化的绵延惯性。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始终都是我们价值观里最稳定的基因。今天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许多都是古老价值的当代表达。比如,“苟利国家生死以”“留取丹心照汗青”,昭示浓厚的爱国情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表达强烈的富强追求;“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讲述友善的相处之道。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以价值观为载体,中华文化的血脉得以穿越时空;以价值观为引领,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为古人的智慧所照亮。

  这种自信,在于我们的价值观契合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在发展历程中传承升华,在东西文化上兼收并蓄,我们的价值观展示出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同时也为世界树立了文化典范。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国家之富强、和谐,社会之公正、法治,公民之诚信、友善,等等,无不是各国孜孜以求的。更为难得的是,中国文化没有穷兵黩武、侵略他国的基因,和平包容的东方智慧,丰富了国际交往方式,与和平发展的世界大势充分契合。

  这种自信,在于我们的价值观引领了卓有成效的中国实践。这些年,中国发展有目共睹,于低迷的世界经济中,长期保持着“风景这边独好”。虽然社会上不时有“价值失落”的声音响起,但同样也有无数温暖人心的新闻涌现,主流价值从来都不曾暗淡。放眼国际,互利共赢、“命运共同体”等和平外交理念,以及构筑在此之上的外交实践,让中国的朋友圈越扩越大。今天的中国,不断在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上影响世界,正在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大国。

  回望历史,“柏林墙倒塌之前,已被西方的电视和电影凿得千疮百孔”,这是价值观缺失的反例;揆诸现实,“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这是对价值观失落的警醒。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在价值多元的复杂社会,在泥沙俱下的转型时期,我们有底气,而且有必要树立我们自己的价值观自信,因为它勾画的正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为大众文艺的价值观探索点赞    2016年02月26日
  • ·今天如何传承中华传统价值观    2016年01月11日
  • ·把就业价值观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2015年11月23日
  • ·网络时代,价值观如何被塑造    2015年07月1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