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省一位省领导在一次领导干部大会上说到了这样一种“错位回答”的怪现象:下乡村“微服私访”,发现了不少存在的问题,可在向当地一些村干部和乡镇领导询问时,他们都说“不知道”;而事后问起一些县市的领导时,他们则说“知道”。后经多方了解证实,其实村干部和乡镇领导是“明明知道却说不知道”,而县市领导“并不知道却说知道”——实在错乱。
这位省领导初来乍到,都能一眼发现的问题,当地的一些村干部和乡镇领导怎会不知道呢?明明是知道的,却说不知道,为什么?怕挨领导批评,批评他们发现了问题却没有及时整改。
县市领导明明不知道,可为什么说知道呢?原因如出一辙,也是怕挨领导批评,批评他们作风不深入、工作不到位。
村干部和乡镇领导,几乎天天都在和农业、农村、农民打交道,他们对自己眼皮底下发生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可能不看见、不耳闻、不知道;而一些县市领导,客观上因为忙于面上工作而下基层少,加之个别领导作风不够深入,对“三农”工作的实情难免知道不多、掌握不够。于是乎,面对上级领导的询问,为避免挨领导批评,他们竟然隐匿真实情况而双双选择了“错位回答”。
怕挨领导批评,或许这是作出“错位回答”的最初动因,或者说是“官场法则”在教人“耍滑头”。而透过怕挨领导批评这一动因的表面,从深层次说,则是缺失担当精神、不作为的表现。让人担忧的是,如果我们的干部连承认问题和缺点这样一点担当勇气都没有,那又怎么担得起“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呢?
上级领导给我们指出存在的问题,对于乡镇、村干部自当敞开胸怀,乐意接受,而不应躲躲闪闪以至一概以不知道的回答来敷衍塞责;对于一些县市领导,更不应该为了自家面子而把不知道当知道。否则,如果在上级领导面前一些基层干部和领导也千方百计以“知道与不知道”的“错位回答”来推卸责任,以作假的手段来掩饰问题,那么,谁能保证其不会在其他方面推卸责任,在其他工作上来弄虚作假呢?
“村骗乡,乡骗县,大家骗到国务院”,群众曾经的揶揄若一语成谶,则情何以堪?
事实上,这种“错位回答”的背后,潜伏着因一些基层干部不敢担当、工作漂浮而造成的隐忧。君不见,在一些农村地区经常发生的诸如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赌博风盛行、邻里纠纷不断、群体斗殴不止等现象,发生和蔓延都有苗头,之所以延续成风,往往跟一些村干部和乡镇领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揣着明白装糊涂”有关。想一想吧,如果当初能够面对苗头性问题而做到未雨绸缪,在第一时间就及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不就能把问题隐患抑制消灭在萌芽状态了吗?对一些哪怕是积重难返的问题,若能一以贯之、坚持不懈,通过教育引导、惩戒约束、制度规范等多管齐下的手段,也必能收到预期效果。可惜,他们没有这样做。
这些问题的存在,自然也跟一些“中层”领导作风不深入、对基层情况不明了有关。在县市一级,个别领导干部总是借口县市工作面广量大头绪多,把转作风、下基层当做一种口号和摆设。下基层少,又怎能了解基层、熟悉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知道村干部和乡镇领导工作的难处,不知道村和乡镇工作存在的问题,怎么有感情有激情为基层服务、为基层排忧解难?
基层工作是实打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基层工作的好差,取决于基层各级领导干部以思维方式、守土意识、精神状态为核心的工作作风的好差。只有切实转变作风、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真正“知道”上下功夫,对工作才会有发言权;只有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做到“笑声哭声埋怨声,声声入耳;家事村事个人事,事事关心”,才能赢得工作的主动权。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