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在当地媒体刊登文章指出,地产开发贷、住房按揭贷、政府平台公司贷款,以及各类企业贷款的抵押物有多少是跟房产、土地有关,这个比例非常惊人。过去我们担心房地产价格上涨,今天更应该担心房地产价格下跌。泡沫一旦破裂,银行贷款的重要基础垮了,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这比单个企业甚至单个行业的危机要严重得多!
按照房地产市场目前的状况,如果泡沫破裂,必然会引发严重的金融风险,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但是,力挺房价不降,强行利用外力护住泡沫不破裂,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要知道,只要外部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泡沫是不可能永远不破的。反之,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也可能把泡沫稀释掉。而稀释房价泡沫的最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唯一途径,就是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只要当通货膨胀率超过了房价泡沫后,房价泡沫也就自然消失了。但是,居民的购买力也就完全丧失了。
俄罗斯,就有过这样的惨状,卢布出现了上百倍的贬值。很显然,货币贬值的结果,受伤害最大的仍然是普通百姓。房价高企,受伤害最大的是普通百姓,房价泡沫破裂,受伤害最大的也是百姓,通货膨胀将房价泡沫消化,最后受伤害的依然是普通百姓。
回到曹副省长的观点上来,政府“更应担心房价下跌”,避免泡沫破裂后造成银行贷款的重要基础垮掉。如果单纯就这个层面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应当在实际工作中高度重视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结果,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各类贷款都与房产、土地有关呢?这些房产、土地又是如何为银行发放贷款提供支撑的呢?
显然,曹副省长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即房价下跌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但是,如果房价不下跌,甚至继续涨,可能产生的民心风险、民意风险、政府威信风险,是否也要充分考虑呢?要知道,如果政府不能建立在民心基础上,政府这座大厦就没有根基,就无法经受得住风浪的考验,甚至无风自倒。
恰恰是,房价的过快上涨,百姓是没有任何责任的,百姓只是房价快速上涨的受害者。尤其是今年以来,房价已经高得完全脱离了市场价值、脱离了百姓的购买能力,但仍然在一、二线城市出现了大幅上涨的现象,以至于出现了1-5月份住宅销售面积增长与销售额增长完全不同步的现象。这其中,银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中国的银行是不怕风险的,无论是信贷投放规模还是风险隐患,都只与银行经营者和员工的收入有关,而与银行无关,银行根本不需要防范风险。不然,为什么还会大量向开发企业贷款呢,甚至一些金融机构还在“倒贴钱”给开发商贷款。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是紧抓房地产不放,只要有一点可能,就把眼睛死死盯住地产业,就指望土地生财、土地创造政绩。至于百姓的住房问题,则做到哪算到哪。所谓的保障房建设,也根本没有达到居民生活改善的程度,更多情况下,广大居民仍在用“房奴”包装着自己,仍在眼睁睁地盯着房价会不会涨。
既然房价已经泡沫到不能降价的地步了,涨价的动力又来自哪呢?为什么银行仍然要不遗余力地给开发商贷款推地价、推房价呢?而地方政府面对高房价,又采取了多少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举措呢?
我们并不认为,房价大幅下跌是一件好事。前提是,不能把政府的决策失误、决策错误,让百姓来买单。至少,面对房价过快上涨以及泡沫泛滥,应当以一定的方式纠正错误、挽回决策失误的损失,而不是继续在错误之路上前行,继续着新的决策失误。譬如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加快租赁房建设等。同时,真正把发展经济的注意力放到实体经济上来,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运行成本高、制度成本高、交易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让实体经济能够为消化房价泡沫提供一定的支撑和帮助,而不是继续以制造房价泡沫来挤压实体经济发展,让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又陷入困境,形成房价泡沫与居民收入增速放慢的恶性循环。
实事求是地讲,曹副省长关于房价下跌的言论,说的是心里话,却没有说到百姓心坎,没有说到房价问题的真谛。更多情况下,还站在政府的角度,而没有站到政府与居民的共同角度,继而让自己的观点有失偏颇。至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价过高泡沫过多问题。就当下而言,要消除房价泡沫过多带来的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重心放到发展实体经济上去,约束好银行的行为,政府负责大建保障房。只有这样,房价泡沫隐含的风险才不会扩散和爆发。否则,难说,甚至会泡沫越积越多,风险也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