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从食品安全谣言中读出百姓期待

2016年06月16日 07:5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尹卫国

  日前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中国农科院专家李祥洲表示,“我通过舆情监测分析发现,将近一半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是谣言和传言。”(6月15日中国青年报)

  谣言盛传折射出诸多问题,首先是公众对问题食品的“前车之鉴”警惕性极高,稍有“风吹草动”就绷紧了神经,所以莫怪群众“听风就是雨”。其次是食品科普宣传教育滞后,如今新的食品种类、品种越来越多,但大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却跟不上趟,这一课亟待补上。第三是辟谣不及时,谣言满天飞时,鲜见权威部门或人士站出来澄清事实。

  故此,不能单纯责怪百姓听信谣言;相反,要从传言和谣言中读出百姓的希望、期待与要求;读出监管的差距,继而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才能收获群众对食品安全认可与满意。(作者所在地:江苏南京)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洪灾面前,靠什么终结谣言?    2016年07月14日
  • ·同题谣言为何多年不绝?    2016年06月06日
  • ·环保谣言要辟,环境更要治    2016年06月0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