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龙岩市出台了“龙岩城镇职工医保卡可购买健身服务”的通知,并规定下个月1日正式实施。据悉,这在全省尚属首次;从去年底开始,龙岩就已探索开展医保卡用于大众化、基础性健身消费试点。(6月13日《海峡导报》)
看到这则消息,身材肥胖的笔者不仅心头一热。对于一些体力劳动不足、营养过剩的年轻人来说,健身成为一种普遍的、强烈的利益诉求;而对于许多人来讲,医保卡使用率不高、医保资金难以盘活成为一种尴尬的现实。医保卡旨在便民、利民,却遭遇了“用不上”、“不好用”的困境,让公众的利益诉求处于一种被遗忘、被忽略的状态。
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保卡为老百姓提供了制度护佑;严格医保资金使用,避免被挪用和套现,有着良善的初衷。只不过,医保卡个人账户资金处于一种“沉睡”的境地,在利率低于物价上涨幅度的格局下,经年累月存放在医保卡上的资金处于一种亏本的境地。
在老百姓遭遇重大疾病的时候,医保卡里的个人账户余额难免杯水车薪。平时“用不上”、关键时刻“不够用”,让提升医保卡使用率成为许多人共同的心声。龙岩市在打捞“民意”的基础上推出的“医保卡健身”,根源于健康观念的转变和价值排序的更新。
长期以来,“重治疗、轻预防”成为老百姓的一种固化思维;健身不仅可以进行身材与形象的再塑造,也有助于增强体质、守护生命健康。就此而言,“医保卡健身”并没有将医保资金挪作他用,而是将事后的疾病治疗前置到疾病预防。与花在求医问药的钱相比,花在健身上的钱虽然在短期内难以立竿见影,但长期来看却对人大有裨益。
在价值排序上,“医保卡就医”首先保障求医问药,然后再满足健身需求。“医保卡健身”设置了两个门槛,一是个人账户结余金额超过3000元,二是个人全年健身使用额不得超过2500元。那些医保卡余额较多的人群,通常具有较强的经济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强,有意愿也有能力将医保卡用于健身消费;那些低收入群体,即使医保卡账户余额超过3000元,也不会轻易地健身消费。
不同的人们在市场经济中有不同的生存生态,对医保卡的需要层次也存在着差异,对健身消费也存在着不同的接受程度。让医保卡资金不再“沉睡”,需要尊重和回应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只有融入“异质思维”,降低医保卡消费的门槛,医保卡才能提升使用率。在公众权益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公共政策更接地气、更有“准头”,需要公共部门在倾听民声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