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保卡主要用于被保险人患病时支付医疗费用,以及平时购买药物。“但‘无病防病’的功能并没有体现。”安微省政协委员刘宏已是第二年提出该建议,她认为医保卡的功能应逐步拓宽,让其不仅能买药看病,还能用余额运动健身防病。据悉,目前我国有部分城市已经在实施类似政策,比如常州、张家港、徐州、连云港等城市,已经开通了用医保卡购买健身服务的业务。(中安在线)
据统计,医保全国个人账户结余高达3000多亿元,不少城市的结余额都有数十亿元,如果允许职工用医保卡健身,不仅能激活这些沉睡着的巨额资金,带动各种体育类消费,刺激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更能让居民强身健体,最终达到减少看病支出,节约医保资金的目的,从而使医保资金的使用进入良性循环。从发达国家统计的情况看,每花1元钱用于健身,就可以减少医疗支出8块钱。很显然,让医保卡变为“健身卡”,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益处无穷。
不过,允许职工用医保卡健身这一政策好是好,但从在一些地方实施的情况看,中途被“卡”现象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门槛太高,让许多人无法享受。江苏大部分城市都要求医保卡个人账户结余要保留3000元,其余才可用于健身,这导致达到条件的职工人数非常少,往往达不到10%,当绝大多数人都被排挤在外时,再好的惠民政策也没有多大意义。
二是场所太少,难以满足需求。江苏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扬州只有3家定点场馆,常州有4家,且全是公办;泰州虽有8家定点健身场所,但规模偏小,其中没有一座多功能健身场所。医保定点健身场馆数量这么少,规模又普通不大,无疑影响参保人群健身的积极性。再加之一些城市还明确规定参保者只有在市区刷卡健身,到县城就不行,这更使得医保卡健身成为稀罕之物。
三是观念落后,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响应。在不人看来,医保卡里的钱都是救命钱,不到关键时刻不能用;如果平时用医保卡上的钱去健身,那就是一种糟蹋,甚至是一种败家子行为。
这么看来,无论是安徽,还是其他一些地方,如果想推广实施“医保卡健身”这一政策,就必须要吸取教训,防“卡”于未然。一方面,要降低门槛,取消或下调余额限制,让更多的人能获得资格;另一方面,要努力挖掘社会资源,必要时可能采取新建的方式,为职工使用医保卡健身提供足够的健身场馆,要让市民在家门口附近就能就健身,且价格适宜。而更为重要的是,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引领的力度,让老百姓明白从源头上去控制疾病的道理,从而主动使用医保卡健身。
但愿今后,用医保卡健身这样的好事不再中途被“卡”,成为“观赏性政策”。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