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抑菜价有没有更好的“套路”

2016年06月14日 10:10   来源:广州日报   夏振彬

  广州有这么一个市场,看起来十分“任性”——鸡鸭鱼肉、蔬菜瓜果的身价要比市中心低15%~30%,据说如果一个三四口之家所需的农副产品都到这里购买,每月可省上千元!

  这是怎么做到的?要看它的经营模式——市场终日劳碌,不舍昼夜,深夜12点,当羊城进入梦乡,它开展蔬菜水果、猪肉、冰鲜等农产品批发业务;而当白天来临,它又变身零售市场,吸引广州、佛山、中山等地的消费者慕名而来。

  它就是广州市荔塱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坐落在广州地铁1号线西塱总站身旁,凭借地利、人和等优势,将二级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合二为一,“批零两市、天天清货,一个场地、两次运用”,实现了批发、零售就地转换,从而减少运输等费用,降低经营成本,进而使消费者获得实惠。当前,凭借它的撒手锏——便宜、便宜、便宜,荔塱市场已有很多“死忠粉”:早晨,市民前来扫货;中午佛山、中山等地的大妈们组团造访;到了下午,还可能有远道而来的旅游团一探究竟。根据统计,市场每天的人流量超过万人!

  很多人禁不住联想,如果能选取适当的地点打造一批这样的批发零售一体化市场,那无疑是件美事,不仅造福市民,还有可能像荔塱市场一样带动旅游消费,四处圈粉!所以,这种模式能否复制?

  从实际操作来看,荔塱市场平抑物价的本事并不“高深”,推广普及也容易操作,无非是将批发与零售“零距离”对接。但选址在哪?打造几个?“推陈出新”还是对现有的改造升级?其实,一个城市所需的市场如何配置,市场之手自有安排,在“适当的地点”打造这样的市场无疑会面临生存考验,能否吸引投资就是个问题。而对现有的进行改造,也要尊重市场主体的意愿,毕竟有需求才有市场。

  另一方面,批发零售一体化也不见得就是最好的选择。比如同样以低价闻名的海珠沙园市场,被称为师奶圈的买菜“圣地”,尽管其租金居高不下,但并没有阻挡菜价便宜的“决心”——通过薄利多销,市场同样声名在外,并且获利不少。根据媒体统计,广州有300多个菜市,每个市场的位置、规模、租金千差万别,有的主打“放心”,有的菜品丰富,有的颇具个性……平价自然是好的,但对于市场各自的定位,也无法过分苛求。

  此外,还有平价超市。今年4月,三亚首个公益性平价市场试营业,引起舆论关注,据说其销售的15个基本蔬菜品种价格偏低30%以上。其实,广州的平价超市早已探索多年,其模式是通过财政补贴降低农副产品价格,使市民获得实惠。但目前平价超市不完全平价、市民认可度不高、数量趋于萎缩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在向市民提供平价菜这个问题上,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探索、更好的“套路”。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