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约车被骚扰法规管治待补缺
北京市民王女士几天前约了一辆滴滴快车,因为晚上赶时间,在等车时她打出租车走了。随后,她致电滴滴司机道歉。谁知,当晚她便收到近百条验证码和多个骚扰电话。怀疑遭滴滴司机报复,王女士向滴滴客服投诉,后者称核实后处理。
王女士被骚扰是不是那名滴滴司机“搞鬼”,尚不能断定。但从事发经过看,滴滴司机嫌疑不小。在日常生活中,乘客放司机“鸽子”,网约车司机接单后“不来”,并不鲜见。一些人的契约意识确实不强,但若因为这点事,就给对方施以“颜色”,恐怕反应过度,情节严重的还涉嫌违法。
有必要指出,个别网约车司机的不轨行径,不是将网约车划入“黑车”的理由。事实上,无法可依恰恰是目前网约车无序发展、问题滋生的重要原因。加快出台网约车管理法规势在必行。有法可依,保障网约车从业者与乘客双方的权益,才会使网约车参与者的入门、运营、监管步入正轨。
社区干部搞群腐群众权益伤不起
记者日前从河北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该市裕华区位同社区7名干部因受贿集体受审。这些人借社区城中村改造,利用职务之便,收受某房地产公司贿赂款共计8000多万元。
这是“小官巨腐”的又一典型。社区干部顶多是“九品芝麻官”,但由于掌握着“现管”的权力,危害往往不容小觑。这伙人集体腐败得逞,丑行数年不败露,说明同级监督沦为同流合污,上级监督失守缺位,群众监督“不明真相”。由此,监管短板暴露无遗。如何从机制上强化监督,能否避免类似滥权腐败,是人们的必然追问。
社区干部利用城中村改造发横财,侵犯了群众利益——地产商巨额行贿之后,能不从拆迁补偿与安置房建设上“捞本”吗?如果腐败的恶果要由无辜的百姓来扛,这是群众不能忍受的。7名社区干部锒铛入狱罪有应得。当地群众利益是否受损,有没有相关补救措施,有关方面得全面调查,给出令人信服的交代。
今日主笔 蒋萌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