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东:传唤华为,没有赢家的阻击战

2016年06月06日 09:35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政府继3月份对中兴下重手处罚之后,开始瞄准华为。虽然目前还是行政传唤,但这个消息依然引发震动。华为作为中国高科技的旗帜,最讲究法律和国际规范,一贯低调和克制。这一次又被卷到了风口浪尖。

  传唤结局无非三种可能:最好的结果是最终平安无事。但这不符合美国一贯策略的预设结果。第二种可能是挑一些把柄,处罚一笔款项,进行一定整改。而第三种结局是,美国政府以此为理由,要求美国企业停止供应华为关键零部件和技术,致使华为设备和手机业务遭受打击。毕竟,在美国依然绝对掌控核心技术,以及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今天,理由和出招都不难。但是,无论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企业,还是美国高科技企业,这都必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斗。可以说,中美高科技领域面临一场大考,这不仅仅是对保护主义日盛的美国政府的重要考量,也是对中美乃至全球高科技领域相互公平竞争和开放准入的全局性挑战。

  这不是华为第一场大考。2003年,思科以专利为武器率先展开对华为的阻击,结果华为不战而胜,越来越强大。到今天,不但华为的整体收入全面超过思科,而且光技术研发人员就超过思科全部的员工数量,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性价比,华为已经取得压倒性的优势。2012年,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表调查报告,认定华为、中兴涉嫌侵犯“美国国家安全”,实质性地将华为拒之门外。但这依然难以有效遏制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努力开拓。

  企业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华为没有悬念地取得了胜利。但是,今天以一家企业力量去抵挡美国政府,就是一场完全不对称的战斗。

  重新回顾中兴事件,其内在逻辑是一样的。事件对中兴造成的重创,源于我们未能形成多层次的协同博弈能力。过去,技术实力非常硬气的华为秉承一个原则:华为就是一个企业,遭遇的各种问题都可以用商业的方式妥善解决。但是,事实上,华为遭遇的很多问题,绝对不是单纯的市场问题,也不是单一企业的商务问题,而是一个交织着政治、安全和国家战略的多层次综合性问题。

  首先是企业层面,全球化过程中如何规范和有效防范与化解风险,将是每一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基本考验,如何尽可能少付昂贵的学费,需要企业综合提升自己的海外战略能力,制度和政策研究能力以及应对能力。

  第二是产业层面,曾经置身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国企业习惯了单打独斗。但是当我们挺进高科技产业链的高端,就必须考虑走出去如何能够抱团,改变一盘散沙,相互内耗的局面,打造出能够与各国政府谈判的更积极、有效的产业联合体。这方面,我们必须向美国企业学习,美国企业在中国遇到政策问题,不是单个企业自身,而是行业协会与组织成为与中美两国政府游说和公关的主要力量。

  第三是国与国之间在产业层面的博弈能力,尤其是在产业链高度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掌控核心技术,但是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中国市场的分量以及中国制造的独特优势。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对等博弈的能力,无疑是中国企业最有力的保护伞。

  第四是政府的博弈能力。缺乏强大的政府支撑,一个国家的企业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美国政府始终将美国企业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有这个靠山,美国企业一直在中国占据着有利位势。反过来,当中国企业走出去,尤其是走向美国的时候,如果美国却横加指责,在这个问题上玩双重标准,则不啻为商业领域的霸权主义。

  第五是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媒体之间如何发挥联动和协同的作用。美国政府针对中国企业的阻击,基本上来源于美国企业的推动和游说。政府出招大多借助美国强势媒体的发声和造势,从一开始就让你在舆论上被置于劣势。企业、媒体和政府形成了一个配合默契,相互协同的阵形,借力打牛,以此一举获得全局性的胜利。我们如果没有在策略上具备同等博弈的能力,显然不可能取得这场不对称战争的胜利。即使躲过了这一次,还会有下一次。打造外交、政策、产业和舆论一体化、立体式的博弈能力,为本国企业全球化保驾护航,这一点,美国的娴熟倒是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次,华为的挑战无疑是严峻的。但是,这种挑战不仅仅针对华为,最终挑战的是全球高科技领域公平竞争的原则和环境。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的美国企业,这些年经常抱怨中国的新政策和制度。那么,我们必须说,华为在美国的遭遇,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国人察看美国是否开放、公平的最重要标志。作为全球网络基础设备最重要的供应商,华为的遭遇,将直接影响到全球互联网各个层次的竞争环境和规则的整体走势。所以,这次针对华为的发难,美国政府可能一时获得了重大胜利,个别美国企业暂时获得了重大利益。但是,最终更大的高昂代价可能需要大家共同承受。而中美两国作为领衔全球高科技的“双子星”,一定会成为首当其冲的最大受损者。

  所以,华为的这场考试,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大考,更是中美高科技产业界共同的考试。只有坚守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才有真正的胜利者和最后的赢家。我们拭目以待。(作者是汕头大学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