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直播平台就该杜绝“直播烟味”

2016年06月02日 10:31   来源:光明网   司马童

  6月1日上午,北京文化执法总队、北京网络文化协会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了《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实施一个多月以来的情况。其中,涉及9家直播平台的40名主播因涉黄被永久封禁,列入“黑名单”的主播将不得再被网络直播平台雇用。另外还规定,平台主播在直播过程中禁止抽烟,一旦发现违规将给予直播封停等处罚。(6月1日《法制晚报》。

  直播平台很时髦,泥沙俱下令人忧。今年1月,斗鱼TV被爆出“直播造人”的淫秽视频,其他许多直播平台也存在主播大尺度表演视频等问题,对直播平台的内容监管,已成为公众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关注热点。而我觉得,直播平台涉黄涉毒等的丑恶现象,固然需要重拳打击,同时也要从凝聚全社会的控烟合力入手,更加积极地推动和促使其杜绝“直播烟味”。

  第29个世界无烟日期间,各地媒体多有报道:一些陆续出台控烟条例的城市被曝出控烟效果并不明显,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陋习并未得到有效纠正。比如,《福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施行近一年,福州市卫生监督所仅在最近几个月对辖区的3家医疗机构和12个烟民开出过控烟罚单,控烟工作流于“纸上谈兵”的落实与执法尴尬,由此可见一斑。

  强化控烟是真正的“国际接轨”。但正如有关专家所言,控烟行动难落实,主要源于缺乏强制手段。在餐饮、宾馆等公共场所控烟,执法人经常面临取证难、执法难等尴尬;控烟多以“公益活动”面目示人,很难形成普遍性的约束机制。以福州为例,卫生监督所只有20多个执法人员,还肩负其他职责,很难经常性地开展巡查执法。且不说处罚烟民常遭抗拒,而给控烟不力的餐馆、医院等开具罚单,需要经过立案、取证、讨论、发告知书、陈述申辩等一系列繁杂的程序,至少要耗时一两个月,真正及时缴付罚款的也是少数。

  “一年罚十人”的控烟执法,当然应引起警醒重视。但在执法力量与查处覆盖难以迅速改观的现实之下,激发社会各方的守土有责、齐抓共管,就显得更为关键和重要。循着这层思考,层出不穷且玩家甚众的直播平台,要是都能借鉴北京的做法,通过执法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共同协力,杜绝那种“直播烟味”的无形诱导,我看就很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也有利于深入建设网络世界的清朗空间。

  “一年罚十人”与“直播禁抽烟”,看似“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实际上却与千方百计加强控烟力度、和衷共济提振控烟成果有着密切关联。“一年罚十人”的尴尬现状,既缘于执法方面的暂时短板,同时也应考虑到烟民一族的仍显庞大,以及社会控烟意识的尚属薄弱;而“直播禁抽烟”虽然只是一种面上的管理和呼应,若能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并被见贤思齐地学起来,则对减少和降低青少年的“模仿吸烟”“玩酷吸烟”等,其积极效用是不言而喻的。

  直播平台就该杜绝“直播烟味”。作为一种公开性的社交平台,直播平台显然具有媒体属性,这就决定了平台主播的出镜表演,既有娱乐公众的本身目的,也需谨记昂扬向上的社会效益。所以,北京要求平台主播不得“直播抽烟”,绝非一些人眼中的“多管闲事”,而恰恰应成为其他地方的管理标本。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控烟不力(图)    2016年01月28日
  • ·烟企抗法,底气何来?    2015年08月06日
  • ·公共场所控烟不该“倒退”    2016年05月3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