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历史中生长出的人情与文化

2016年06月02日 08:3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普沙岭

  近期,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做了新的校园规划,要求校内几间提供廉价便利服务的小商铺搬迁出校园,此消息刷爆了中大学子朋友圈。一些学生表达难舍之情,认为校方此举不仅影响了师生们的便捷生活,也会对在校已经二三十年的摊主造成生计影响,“修鞋摊已融入中大校园文化”。一些学生建议,将现有小商铺视为需要改造升级的生活服务功能区,而非简单地清除。他们呼吁校方“小心呵护那些漫长历史中生长出的人情与文化。”

  读过中大学生讲述修鞋摊“李大叔夫妻与中大师生33年的故事”,不由得生出了强烈的感动,因为那份对于感情的重视,因为那份感性中透出的人文气息。“于不少中大人而言,它解决着日常琐碎的需要,也是茶余饭后谈笑风生的地方。如果在鞋摊前坐上一个下午,你会在李大叔朴实的手艺,保安、老教授和居民阿姨平和的家常中看到一个洗尽铅华的中大。”

  中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规划中来,还绽放出如此强烈的人文关怀,这一举动体现了中山大学的人文底色。校领导应该为有这样的学生感到欣慰。 

  历史是由细节与人构建起来的,并不是僵硬的“原则”简单地串联起来的。少时读书,接受了太多关于“因果必然”的逻辑,仿佛一切都是由理性而强大的逻辑所主导,逻辑“严谨”得那么不容置疑,个人的感情都可以忽略不计。直到长大了,懂了更多的道理,便开始喜欢历史中感性的一面,喜欢那些能见证历史有血有肉的“情感”。

  其实,每个人对于历史、对于母校、对于时代的记忆,多数时候是很“不讲道理”的。学生对于一所学校的留恋,可能是食堂里一道听起来蛮奇葩的饭菜,可能是一个个性十足“斗争”过无数次的宿管阿姨,可能是那个能借到全套金庸武侠小说的租书屋……而不仅仅是校园文化墙上,一年一个台阶的“科研成果”、新大学城里,一栋栋无比气派的新大楼。

  如果大学简单地拿起剪刀,将一切关于记忆的“旧东西”粗暴剪掉,显然也剪断了学子与大学最亲近的情感脐带。  

  时代终究要进步,但好的进步,绝非一次次另起炉灶,将原有的基因与记忆全然抛弃。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历史中走来,也都终将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向未来。人情与文化,不是文明的包袱,恰恰是文明传承最好的载体。很多主观性“造城”的失败,新大学生“味道”的丢失,正是因为丢掉了人情与文化的内核,徒留一个“现代”的钢筋水泥建筑。不管是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还是一所大学、一个企业的内部建设,都应该给“传统”留个位置。 

  一个修鞋摊,从校长的角度看可能“可有可无”,“拆了也就拆了”,但它毕竟是“漫长历史中生长出来的东西”。如果基于对人情的尊重,做出更好的选择,新的规划一定能够绽放更多温情与阳光。希望中山大学学子的呼吁,能够唤醒建设豪情中的人文关怀,也能够唤醒更多关于传承的记忆。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