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到了,该给孩子送什么礼物?记者随机采访了一百多位小学生和家长,对“六一礼物”进行了小调查。家长们大多为礼物费尽心思,甚至为此感到焦虑。而孩子们的回答却让人意外,同济附小四(4)班的孙婉清说:“我希望爸爸妈妈能陪我一天,哪怕什么都不做。”(5月31日《长江日报》)
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这个老话题让我想起最近一起寻亲。
患败血症的九岁女孩,父母举债也没治好她的病。奶奶说,这孩子这难养,是不是要换过地方才有生路。受此启发,爸妈商量把女儿送到广东小姨家试试看。鬼使神差,爸爸带女儿走到一座香客很多的寺庙,把女儿放到一旁坐着,说去买东西,让她在这等。女儿等到天黑也不见爸爸影子。最后,被一个打扫卫生的阿姨领走。此刻,躲在不远处的爸爸,心情复杂地目送女儿的离去。女孩幸运地被送到当地孤儿院,虽几次发病,硬是被救活,终于长大成人。一生愧疚的母亲通过央视寻亲,终于与女儿相见。
有的孩子挑剔父母的取悦,有的孩子渴望父母的微温,最需求的都是陪伴。但是,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是不是就有满意的被陪伴感呢?想起儿子三岁时,他妈妈跟他躲猫猫。妈妈躲得浅一点,儿子找到就开心。妈妈躲得深一点,儿子找不到就着急。次数多了,儿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我不想玩躲猫猫。”神情背后,分明是不安全感。妈妈将儿子搂在怀里,说:“好,我们以后不再躲猫猫。”
有些父母不一定和孩子玩这类游戏,却与孩子玩真的“躲猫猫”:或工作忙顾不上,或依赖隔代养育,或送培训班、请保姆照看,或自顾自游走于交际圈,或在家里贪玩手机,难得与孩子亲密相处。这些孩子虽然没有温饱之虞,长此以往,跟被弃被拐的孩子一样,也会有亲情的缺失,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一旦成人,亲情世界很难复原。
即使只是父母的犯懒、疏忽,各种“躲猫猫”对于儿童,都如同把他们抛向荒原,他们会孤独、不安或害怕。不要以“放手”的名义为“躲猫猫”找理由。不得已的别离,也要想办法弥补。习性、知识和能力,与其从孩子抓起,不如从陪伴开始。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