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令人愤怒的博士论文是怎样炼成的?

2016年05月26日 10:35   来源:东方网   赵志轩

  “太奇葩了!”“只要随便堆砌几万个文字,通过答辩,就能从‘博士生’摇身一变为‘博士’。这样的‘博士’到底价值几何?”今年4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评审一篇教育部抽检的博士论文后,称该论文差到让他愤怒。他在博客中就此事写道,“我从未见过这种让人晕倒的论文,不仅观点完全论述不清,而且通篇都是各种资料堆砌出来的,最可笑的是,标题雷人、语句不通,连小学生都不会犯这种错误。”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吉德仍然对这篇博士论文耿耿于怀,“事情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现在想起来,还是会血气上涌。”强烈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追查论文的相关单位和作者的责任,并做出相应的处理。(5月25日《新京报》)

  作为正规院校的博士生毕业论文,竟然错误百出、论文标题奇长无比、前言不搭后语,甚至多处还存在东西拼凑,抄袭非常明显的痕迹,一点儿论文“味”都没有。按常理来说,这样“low”到底的博士生毕业论文,连小学生都能看出来的毛病,早该被指导老师打回去重写。然而,让人感到意外和奇葩的是,这样近乎“差到令人愤怒”、“以次充好”、“劣质到底”的博士生论文,竟然非常容易地躲过评审老师的“法眼”轻松过关。

  “粗糙劣质博士论文”的炼成,一方面固然说明由于当事学生学术水平有限、对合格博士论文的距离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另一方面也充分证明奇葩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和答辩评委对工作极不负责、极不认真。很显然,由于奇葩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和答辩评委的严重失责、渎职,让这些不学无术的“学生混子”轻易拿到博士毕业证,就如同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购买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到国内四处招摇撞骗、误人子弟一样可耻,其严重后果和社会危害性,不言而喻。

  由此,公众不禁想进一步追问的是,这些粗糙劣质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和答辩评委,缘何对工作极不负责、极不认真,甚至严重存在失职渎职行为,进而使那些“学生混混”蒙混过关呢?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这些准备毕业答辩的学生,大多是这些指导老师,甚至答辩评委的“入门弟子”,其人身依附关系特别强,平时这些“学生混混”为了顺利混到毕业证,想必在别的方面,也没少“孝敬”和“贿赂”自己的导师和答辩评委,那么,正所谓,吃人家的嘴短、哪人家的手软,当自己的“弟子”在答辩时,即使呈上来的是“low”到底的“奇葩博士论文”,岂有不网开一面的道理?其二,说到底,还是对指导老师和答辩评委缺乏必要的倒查约束和惩戒机制,才是这些指导老师和答辩评委,敢于肆意亵渎学术、罔顾事实,对指导答辩的劣质博士论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因此,要杜绝差到令人愤怒的博士论文重复上演,亵渎学术的威信与尊严,还需对症下药。一方面固然需要对那些蒙混过关的奇葩博士论文加大复查力度和复审机制,进而像追踪不合格产品那样,进行“召回”,撤销其“博士毕业生资格”。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当下博士论文的指导和答辩进行——行之有效变革,彻底改变学生和指导老师过密的人身依附关系,学生答辩时,更应该有指导老师“回避制度”做保证,避免指导老师替自己的学生向评委要“人情分”,干扰正常的论文答辩和论文客观评价标准。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