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毕业“抱娃族”受关注 网友:希望年轻人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2016年05月26日 07:2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优厚待遇引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不少地方近年来开出优厚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发光发热,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关注。据报道,浙江义乌市日前选调13名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毕业生,直接挂职副科级岗位,工资比一般公务员高,3年后考核优秀的可任国企副总;江西崇仁县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引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一次性给予每人5万元的奖励,同时根据需要优先安排住房。

  @黄河人:在基层锻炼是优秀人才的必修课,这些探索值得推广。要使优秀的人才愿意到基层来。

  @禾夫:留用人才要用好办法,“相马”没有“赛马”好。究竟是唯学历还是重实际能力,是考验用人机制的“试金石”。

  @自然:人才是一个地方持续发展的最大助推力,不仅要加大投入力度多多引入,也要提供相应的政策环境,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施展。

  毕业“抱娃族”受关注

  抱娃参加毕业典礼、大学已生二胎……临近毕业季,一些大学生的为人父母身份逐渐浮出水面。有的称,“上学期间生完孩子,今后找工作还能成为优势”,也有的坦言,“我们什么都没准备好,却带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

  @今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在校结婚生子,必定从时间、精力上影响学业。那些“找到真爱”“为就业创造优势”等说法,多为托辞。

  @美丽快乐生活:大学生在校生子属个别现象,但不应让其成为趋势,希望年轻人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Mia:大学生要小孩还是太早了,应该双方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再做打算。

  (徐晓燕整理)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机制之新,方可聚才    2016年07月13日
  • ·人才改革要体现“获得感”    2016年06月14日
  • ·人才是一种奢侈品    2016年06月13日
  • ·人才和创新主导经济全球化流动    2016年06月0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