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北京地铁十号线,人流匆匆。焦急上班的人群中,总有些事情会发生,如:排队、插队、吵架、再吵架。
见多了也就不怪,小波澜很快就会淹没在浩浩荡荡的人流中,没人会留意吵架的俩人谁对谁错,充其量偶尔暗地里议论一番。
然而事情也总归有例外的,比如,吵架一方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另一方是个老外。
故事依旧是老套的故事,小伙子插队,老外制止。老外用的是典型的老外思维:“乘地铁就应该排队,大家都在排队,你不排队,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损害了所有人的利益……”当小伙子撞见老外的时候,俩人的逻辑总进不了一个频道,于是,很快就散了。
不过车厢里的人,却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这小子不对;有人说,这叫丢人丢到国外了。自然,也有人感慨及批判当下国人素质太低,但似乎大家都忘了一件事:刚才俩人吵架时,大家其实都在冷眼旁观。
从道德层面讲,排队事小,但反映的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素质。现如今,国家有钱了,国民素质却一直备受诟病,从在机场大声喧哗,到高速路上开豪车扔垃圾,从“到此一游”再到“集体违法过马路”,从国家富裕到国家富强,之间的差距真不是一个字的距离。
从法治角度看,排队更体现了“规则至上”的法治思维。“普遍的法治思维,一切从讲规矩、讲规则开始。在任何工作中,制订规则很重要,在有规则之后,尊重规则成为第一要务。”说这话的是当代的一位法学家——孙笑侠。
我们嘲笑德国人的迂腐,6点吃饭,5点58到,还要在门口等两分钟,但德国制造闻名于世,靠的就是这种“迂腐”;我们看不起日本人的规矩多,鞠躬敬礼下跪,扔个垃圾还得分好几步,但一个弹丸小国战后短时间内能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离不开这些规矩。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规则,因为规则的力量是强大的。
社会规则,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基础,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的有序运行需要遵守规则,维护规则,因为规则被破坏的后果是可怕的:无视疫苗流通管理规则,就有了过期疫苗;无视广告竞价规则,就有了魏则西之死;无视食品安全规则,就有了地沟油、苏丹红、毒奶粉、雾霾天……作孽者最终也逃脱不了受虐者的命运。人常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可事实上,规矩破了,人也未必能好好活。
乘地铁排队,脚下一小步,法治一大步。特别是在早高峰时,面对迟到的压力和队伍秩序,利益与规则面前,如何选择,就成为了对每个人法治素养的考验。建立良好的社会规则,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实践与维护,一个步子、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声音……规则不是仅仅拿来要求国家政府的,规则也不仅仅是拿来衡量别人的,规则更不仅仅是自己拿来趋利避害的工具,规则的遵守应该是全民的,规则的维护应该是全方位的。
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至少先从排队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