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进:正视中德两国民众对彼此的认知差异

2016年05月23日 10:00   来源:环球时报   

  中国人喜欢德国,而德国人却不怎么喜欢中国。笔者此前曾专门撰文(《中国人为何偏爱神化德国》和《德国对中国的看法为何很负面》)分析过这其中的原因。近日,德国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德国和中国:感知与现实》再度证实了这一现象,同时也显示出德国人对中国的态度存在明显的矛盾。这项调查由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所(GIGA)、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和民意调查机构(TNS Emnid)负责实施。调查者在中国和德国各调查了1000民众、100名政治决策者和200名经济决策者,分别询问了他们对彼此国家的认知和看法。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对德国各方面的评价是积极的和肯定的,而德国人对中国的评价则有不少负面看法。中德两国民众在看待对方时的这种情感不对称关系,是受多重因素影响形成的。除了两国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区别以及经济竞争等因素之外,也和两国媒体报道的不对称性有关。中国因为正处在发展中,重视向德国学习,媒体报道的多是德国先进和优越的地方。而德国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则受到一种负面导向和批判立场的影响,偏爱报道负面问题,同时为了迎合民众对中国崛起的忧虑情绪,发表了不少突出中国威胁的文章。

  这两种报道导向自然都有问题,中国偏爱肯定甚至神化德国的报道容易让国人失去对德国的客观认识,认识不到德国同样是一个存在很多问题的社会。德国偏爱负面问题和批判的报道导向也难以让德国民众全面认识中国社会,尤其是看不到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进步。

  除了以上在情感层面的不对称关系之外,中德民众在认知对方方面也存在一种不对称的关系,即中国人对德国的认识要好于德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虽说在情感层面,单方面喜欢德国让中国人的境地略显尴尬,但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在认知层面更熟悉德国的中国人显然比对中国缺乏了解的德国人更有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德国人目前对中国的态度有些复杂且矛盾。比如,在只有24%的德国人对中国持有积极看法的同时,绝大多数德国人(88%)又愿意和中国人交朋友;在认为中国的商品质量低、缺少创新性、抄袭西方科技的同时,德国人又认为中国企业具有生产高科技产品的能力,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此外,德国人一方面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德国具有重要影响,甚至认为德中经济关系比德美经济关系更重要,因此,德国需要加强和中国合作。另一方面,德国人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感到担忧,特别是对中国的政治影响和军事实力的增强感到担忧,认为进口中国产品会排挤本地的生产商。再加上,德国人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中国在人权保护、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做法颇有微词。因此,德国人对与中国这一伙伴合作常常感到矛盾和纠结。

  应该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德两国之间的合作和关系发展很难绕开德国民众这种矛盾和纠结的心理。认清德国人对中国态度矛盾和纠结的症结所在,全面了解德国人对中国的真实看法,不回避和掩饰其负面评价,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应对中德合作所面临的挑战。

  知道一些德国人不太喜欢中国,我们也不必转而不喜欢德国。这种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矛盾和张力,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认知自我和他人的契机。我们或许不应将对中国有负面看法的责任全推到德国身上,而是应该认识到,一个正处在转型之中、复杂而多元的中国对于德国乃至世界而言构成了不小的认知挑战。让世界更好认识、了解、理解乃至喜欢中国,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留德博士)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