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7日开始,长沙市食药监局创新食品评价性检测方式,启动对食品流通市场食品的“双随机”抽检。20名食品安全志愿者走进9个区县(市)和高新区街头巷尾的食品销售终端,根据抽检计划采样送样200批次。(5月19日《长沙晚报》)
一谈到对食品做评价性检测,很多人脑子里立马浮现出,一群穿着白大褂的专家,摆弄滴管试剂做实验的场景。按理说,这样一项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作为外行的市民是根本插不进手的,现在却在招募志愿者,这不奇怪么?
通读报道才知道,志愿者所做的只是整体工作的前置环节——购样抽检。通俗点讲,就是从商店里买东西,虽然有一定的操作要求,但并不难上手。它跟交警招募志愿者是一个道理。外行哪能上路指挥交通,但志愿者通过培训后,完全可以上路对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帮忙维持路面交通秩序。
这样做,当然不可能让普通老百姓成为专家,邀请市民担当志愿者更多是鼓励公众参与,了解相关领域的真实状况。对食品安全的课题,专家有科学的论断,监管部门有常年工作形成的经验,可有时他们的观点却给人一种不解渴的感觉,总觉得没挠准人们的痒处。而诸如“塑化剂安全”“三聚氰胺无害”“人类排毒解毒进化论”之类的雷语从所谓的“专家”嘴里冒出来,更是徒增笑柄。
由此而言,从市民中选拔出来的志愿者,或许提不出什么高大上的建议,甚至把假货摆在面前还分不出真假,但他们最知道,普通市民需要了解什么,有哪些疑惑。于是,我们看到了报道里,志愿者一“杀”进商店,立即就奔着湖南人钟爱的辣椒酱及端午节必备品粽子去了。这都是很接地气的选择。把这样的样本带回去,出来的检测报告无疑会受到市民关注。
饭桌子、米袋子、菜篮子,食品是要老百姓吃的,群众最有发言权。事实上,民众从来不缺少参与到食品安全事务的热情,关键是如何把这股热情,科学合理地转化到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上。传统的监督手段自然不能废弃,同时一些以前看起来不太适合外行参与的环节,也应想办法把老百姓请进来,让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感受。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可以增进民众对食品安全的理性认知,消除误解,更可营造一种全民监督的氛围。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