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刻意躲闪是对“被艾滋”农民的二次伤害

2016年05月19日 14:01   来源:华声在线   薛家明

  2004年6月,40岁的河南镇平县农民杨守法经普查,被县疾控中心确诊为艾滋病。用他的话说,从此,“自己无情地被甩进地狱,整日生活在如瘟神般被避讳、远离尘世的世界里”。后来,妻子与他离婚,子女随妻远去。他的生活贫困、封闭,浑浑噩噩,“不知道哪一天就死了”。2012年9月5日,杨守法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时,无意间第一次得知自己并非艾滋病患者。(5月18日

  澎湃新闻网)

  笔者没有见到杨守法听到自己并非艾滋病患者时的表情。但我想肯定会是悲喜交加。喜的是,自己终于不用再担心被死神剥夺生命。而悲的是,十年折磨,自己的人生已面目全非----长期误服抗艾滋,健康没了;受世俗观念所迫,家庭散了。即使诊断结果被证明有误,失去的一切也不会重来,而这些年所承受的苦痛和歧视,更不会减少半分。

  更要命的是,相关部门躲躲闪闪,一拖再拖,又让脱离艾滋的杨守法依然不能脱离苦海。尽管,早在2012年,杨守法已被确诊并无艾滋病。但3年来,杨守法并未等到应有的道歉和赔偿。等待杨守法的是漫长的调查取证。“2015年11月镇平县卫生局通报称,杨守法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结果为阴性,但2003年留存血样检测结果仍为阳性;将申请对血样进行DNA比对,若不符,将调查相关环节。”言下之意,我们错了,但错在哪还要继续调查。至于赔偿,等调查完再说。

  一份血液调查,拖了3年无答案,显然这是在敷衍。然而,对于“被艾滋”十多年,已经一贫如洗的杨守法来说,却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继续等。一则,吃了十年抗艾滋药物,杨守法身体极度虚弱,急需救治。而钱就是最大的问题。没有赔偿和救济,杨守法得不到健康。二则,相关部门一拖再拖,调查结果遥遥无期。以目前杨守法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很难撑得到赢调查取证结束。

  如果说,“被艾滋”是一次“生如死囚”的折磨,那么相关部门的躲躲闪闪,就是对杨守法的二次伤害。而这样的二次伤害,本不该发生。一份《河南省农村地区HIV/AIDS诊断表》显示,杨守法首次确诊HIV是2004年7月15日,确诊单位是镇平县卫生防疫站(现疾控中心),感染疑因1992年献血(卖血)。尽管“被艾滋”具体错在哪个环节,还有待排查。但问题出在生防疫站(现疾控中心),却是毫无疑问的。显然,相关部门不能以正在拖延赔偿。

  农民“被艾滋”是人生之痛,而相关部门知错不改却是社会之痛。而且,相关部门拖得越久,痛感就越强,给社会的创伤也越大。而要消减社会的痛感,相关部门首先要改掉躲躲闪闪的毛病,勇于道歉、切实做出赔偿,安抚“被艾滋”农民的切身之痛。更重要的是,直面问题,真正找到“被艾滋”的原因,处罚相关责任人,堵上漏洞,不让“被艾滋”的悲剧重演!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给艾滋女孩一个光明的未来    2016年05月18日
  • ·“艾滋”虚惊(图)    2014年06月18日
  • ·别对艾滋纳入新生体检口诛笔伐    2014年06月0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