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试点中的驾证直考,不怕走弯路

2016年05月13日 07:14   来源:京华时报   王石川

  驾证直考报名人数少,其实无需放大。公共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施行,而在施行的过程中一要先把路修好,二要清理各种可能出现的路障。驾证直考也是如此,铺好路,除障碍,直考才能一路畅通。

  从4月1日起,随着驾考改革落地,天津、包头、长春、南京等16个试点市(州)开展小汽车自学直考试点。记者调查发现,试点启动一个月以来,已有一些报考者顺利通过考试拿到驾照。不过,由于地方相关配套措施尚不完善,在不少试点地方,参与者并不踊跃,有的试点城市一个月仅有几十人报名。

  与驾校每月报名七八千名学员相比,仅有几十人报名的驾证直考,确实有点儿寒碜。这一结果,也许让那些欢呼驾证直考将带来鲶鱼效应的人大失所望,认为驾校将大幅降低培训费的人更会觉得意外。犹记得中央有关部门推出试点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时,小伙伴们开心地以为,再也不用找驾校交高额报名费了,也不用听教练大呼小叫了,更不用送香烟送购物卡讨好教练了……多么神清气爽。才一个多月,现实问题就摆在面前。驾证直考确是善政,但不应回避出现的问题,比如场地哪里找?师傅何处寻?还有更关键的,车辆怎么办?

  按规定,即便使用自家车,也必须加装相应的安全装置,还得在具备安全驾驶经历等条件的随车人员指导下,向公安机关领取学车专用标识和驾驶证明,按照指定的路线、时间学习驾驶。

  有位长春学员算了一笔账,以新捷达为例,加装安全装置约为1500元;科目报名费约为600元;再加上熟悉考试场地的费用等,自考全程花费至少3000元。这是都不能省的费用,而有的驾校培训费也不过3000元左右,还提供一条龙服务,不让学员操心,那为何不在驾校学呢?

  驾证直考报名人数少,其实无需放大,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方向正确,在前行的路上跌跌撞撞又何妨?报名人数少,并不说明这条路错了,更不能说明该走回头路,只能说明,新政要想最大程度发挥效果,还需要有配套的制度建设。

  如何配套?一是减程序,比如在现有程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让直考真正“直”起来。二是增设施。没有场地练车,职能部门能否多开辟一些场地?三是扩商机。将自己的私家车改装即便花钱不多也心疼,专门的公司是不是可以把这块租赁生意做起来?

  有学者认为,汽车驾驶自学直考是未来趋势、世界潮流,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便民措施。有关部门应在试点基础上总结创新,通过细化配套措施,降低自学直考的费用,提高其安全性和便利性。诚然,好经念好才是真好,善政落地才是真善。公共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施行,而在施行的过程中需要双管齐下,一是先把路修好,二是清理各种可能出现的路障。驾证直考也是如此,铺好路,除障碍,直考才能一路畅通。

  一定程度上说,驾证直考走弯路并非坏事,试点不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吗?这刚好可以提醒职能部门,提供更完备的公共服务。不难预料,如果相关障碍都能化解,直考的人会越来越多。当直考越来越有人气,昔日那些傲慢的驾校也会变得谦抑。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试点国企有望成央企改革先行者    2016年02月26日
  • ·试点成功为何推广受阻    2015年08月11日
  • ·试点关乎改革成效    2015年07月0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