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联动”,联出社区人文味

2016年05月11日 08:26   来源:广州日报   王石川

  去年底,广东省民政厅出台《关于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的意见》。作为在创新社区治理工作中走在前列的广州市,提出建立优势主导型“三社联动”工作机制。近日,广州市民政局制定相关实施方案,选取12个试点社区,希望通过推进试点和总结经验。

  乍听“三社联动”,很多人不免一头雾水。“三社联动”就是以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将政府部门做不了、做不好、不便做的一些管理服务事务转移给社区组织、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如果这样解释还是不够通俗,那么我们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学校放学了,专业社工将小区的孩子领到社区服务中心,这里有“四点半课堂”等着他们,做手工、玩游戏等,等下班的家长将他们接回家;帮儿女带孩子的老人们,待孩子上学后,到社区“老人之家”,和老伙伴们聊聊天、下下棋、打打牌;白领们到了周末想看看书、充充电,社区图书室给他们提供了安静一隅,甚至还有相关辅导课程;谁家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或者有精神病患者,具备心理学或精神病学专业背景的社工随时保持联系,需要的话可以上门解决……这就是“三社联动”可以提供的贴心服务。当然,这并不是“三社联动”的全部,随着实践向纵深推进,更多针对不同人群的小众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将不断呈现,满足不同需求。譬如,外来工子女、单亲家庭孩子、自闭症孩子、空巢老人、吸毒者、刑释人员等等。

  作为社区治理新模式,推动社区治理组织体系由垂直科层结构向多元互动的横向网络结构转型、推动参与式治理机制和参与型社会的建设,“三社联动”帮助基层政府瘦身、提升基层社会活力、服务社群大众,让社区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小区化生存,居民与居委会之间虽有联系,但关系较疏远;陌生人社会,小区居民之间容易出现“孤岛现象”,邻里之间少联络,使得人际关系较淡。“三社联动”模式多了一个中间层,社区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纵向,他们将小区居民与基层政府联接起来,起到上下联通的作用;横向,将小区居民之间发动起来,促进相融相合,并将社会关怀送到小区。关怀需要帮助的群众,疏通邻里关系,社区关怀传递人文精神、优化社区生活空间、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使社区管理上台阶,“三社”的作用不可低估。有一种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倡导人们回归社区,重塑熟人社会,这一工程建造过程中,“三社”无疑就是砖瓦之间的黏合剂。

  “三社联动”需要人力,还要物力。创造条件吸引人才进入,同时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进行人才储备。至于物力,政府购买服务不仅需要钱,还要会花钱、花好钱,发挥有限公共资源的最大效益。一个巴掌拍不响,“三社联动”还要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发挥主人翁意识,共建共享,传递正能量。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