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校要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一票否决”。(5月7日人民网)
从教育部规定“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到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体艺2+1项目”,到2014年中小学体育总课时在原来基础上增加20%,再到此《意见》的发布,足见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但问题是,在不少学校,体育课依然是一门最不受重视的副课,很多学校的体育课难以开齐开足,教学质量不尽人意,学生体质持续下降。
原因什么呢?其一,很多学校并没有按教育部的要求开课设节。按照教育部的最新要求,小学每周要开设4节体育课。但笔者发现,多年来,在很多农村小学,每周排在课表上的都只有两节。在很多城市学校,恐怕也难以将这一规定真正落实到位。
其二,应试教育下,体育课同艺术课一样,被肆意挤占。教育部门及学校的漠视,使很多学校的体育课成为摆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比如,笔者当地的很多小学,体育课均由语数老师兼任,上体育课成为对学生的奖励,随意挤占用来做作业是常有的事。
其三,在一些学校,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学生运动量减少,教学效果差。学校只重视体育比赛,专职体育老师为了获得显性的教学成绩,把主要精力用于训练特长生。也就是说,体育教学的对象成为少数能为学校夺荣誉的体育特长生,而不是全体学生。另外,学校师资、场地紧缺,以及对安全问题的恐惧,都会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体育的忽视,既有教育观念走偏的问题,更有督查评价方面不到位的问题。因此,学校要纠正功利教育观,在增加课时的基础上,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同时,真正“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及时建立学生体质监测制度,倒逼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另外,还要通过在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中加大体育教育专业规模等途径,加强体育师资储备。并进一步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学生体育课锻炼需求,确保学校体育课开足上好。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