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重视教材,也得重视教法

2016年05月05日 10:40   来源:环球时报   

  近年来,不断有质疑中小学语文教材在选文方面出现问题的声音。一会儿说革命传统题材少了,一会儿说鲁迅题材少了,最近有人在网上撰文称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的好人好事题材太多,甚至据此给教材编写者戴上了“内奸”“卖国”的帽子等等。

  选什么样的篇目进教材,无疑是很重要的、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对这一点,我们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历来十分重视。我国有着十分严格的教材审查制度,尽管这一制度从专家组成到公开透明等多方面还需要改进完善,但毋庸置疑,这一制度从建国至今都被严格执行。换句话说,用哪些篇目、教什么内容和大概比例占多少,或有相对明确的规定或业内约定俗成,不按照规矩办,审查委员会很难通过。因此,总的说在现行指导原则下,我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上不存在方向性的、颠覆性的毛病和问题。

  这是否意味着“教什么”的问题就解决得很好?并不是。社会各界不断有这样或那样的意见所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教材编写者重视和思考。笔者认为,在我们现行各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最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偏少、偏简、要求偏低。这固然由多方面原因所致,社会的一些思潮也会影响教材编写,比如,长期以来有人认为,教传统文化是复古,与新文化精神相悖;也有人认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应该分科设立,而不应该放在语文教材中;还有,相关部门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到位,缺乏指导的力度和刚性的要求;更有甚者伴随着近年来泛起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一切都是洋的好,外国的好,包括各种经验都要照搬国外等等。

  在习近平主席两次对把古代诗文从教材中拿走的现象进行批评后,有关部门才下发了通知,提出了要求。而笔者认为,在语文教材中贯彻和落实的措施和办法还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以此为鉴,虽然教材选哪些篇目很重要,目前也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社会各界提出批评建议也将推动问题的解决,但不要轻易打棍子、扣帽子,毕竟教材编写是专业性很强、各方面要求又很高的一项工作。

  其实,在人们重视、甚至有点过度重视教什么问题的时候,却忽视了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教的问题。

  笔者近年来听过许多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课,有些还是很优秀的老师所讲,其所用教材、所选篇目都是充满正能量的,但效果并不好。问题主要出在教师在运用这些教材中的篇目进行教学时,脱离了语言文字本体的内容,既不讲或很少讲字、词、句、层、段、篇等,又不去或很少讲课文的崇高和美妙在何处,反而堆积起概念化的、空洞的、标语式的讲解,将一篇充满正能量的课文讲成“四不像”,让学生对学语文产生反感。长此以往,人们将反感情绪片面地强加到教材选文上,造成只要选好文章就一定能教好的错觉。

  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该重视教法,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在重视选什么的同时,还需精心设计每一道练习题以引导老师怎么教,巧妙设计口语交际和写作话题以引发学生兴趣,教材编写者同时编写教学参考、学生参考和课外读本,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运用教材等,这也将增加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由此可见,社会各界关注选什么篇目进入语文教材有其道理,也是必须坚持的方向性问题;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教师该怎么教、用什么方法教的问题,两者必须并重。如果只重视前者而不重视后者,那不仅有悖我们选好、用好教材的初衷,甚至和我们的初衷相反。(作者是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