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游客给猴子递烟也有动物园的“失责”

2016年04月25日 10:46   来源:东方网   王军荣

  在福州动物园里面,在猴子的笼舍旁,有些人不断给猴子投零食,甚至有人向笼舍里扔点燃的香烟。日前,福州市民施先生在网上发了一张照片,曝光这种不文明行为。(4月24日《海峡都市报》)

  游客给猴子递香烟,让人愤恨,看似戏弄了猴子,实际上被戏弄的恰恰是自己,对于如此不文明的游客,仅仅是曝光还远远不够,理应采取严厉的措施。

  其实,在福州动物园,游客不文明行为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据报道,2015年7月5日上午,有群游客到福州动物园游览时,在猴山处,竟折下本用于遮阴的藤蔓,垂下栏杆“钓”猕猴。一旦有猴子好奇攀上藤蔓,游客就慢慢拉上藤蔓,再故意松手,致使猴子摔在地上。市民江女士见到此景颇为气愤,拍下照片和视频发上微博。我们不难发现,在福州动物园,游客戏弄动物已经成为“习惯性动作”了。而曝光此行为的却是另外的“游客”,同样的,动物园工作人员也表示,动物园只能劝阻,没有执法权。我不知道福州动物园中有多少游客是如此戏弄动物的,而动物园工作人员又是如何劝阻的?可在别的动物园,为何这样的现象却很罕见?毫无疑问,给猴子递香烟,表明游客素质低,但不文明行为在同一个动物园一再出现,则不仅仅是游客的问题,则需要拷问动物园的管理了。

  对于戏弄动物的行为,动物园可以劝阻,可以提醒,如果不行,可以报警,并且通过拍照取证向相关部门举报,将不文明的游客纳入“游客黑名单”。因为国家旅游局已公布并正式施行《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对不文明游客的行为进行记录。更重要的是,动物园是否做到了宣传?既然有那么多游客想要戏弄动物,就应该早作好防范,本应该增派力量进行管理,或者在技术层面上,比如增加防护网的高度等等,使想要戏弄动物游客不能得逞。请问,动物园做了没有?

  游客给猴子递烟,别只批评游客,游客或许觉得,别人这样戏弄没事,自己也想试试,既然动物园工作不劝阻或是劝阻无力,自然也就要将戏弄动物进行到底了。与不文明的游客讲道理,有时候可能就是“与牛弹琴”,起不到什么作用。游客给猴子递烟的背后,也有动物园的管理“失责”,相关部门也要对动物园进行全方位检查,对其管理不力也要进行督促整改,对相关负责人也要进行追责。管不好动物,又如何能够继续在动物园工作?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零距离的动物园令童真回归自然    2015年10月30日
  • ·动物园安全事故缘何一再发生?    2014年10月20日
  • ·动物园老虎咬死人:亟待规范    2014年09月01日
  • ·动物园的“硕鼠”还会开出租?    2014年08月2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