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北京市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的儿童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里的动物园认识动物。该校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小型动物园拥有北京市林业局颁发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书,有超过50种、近300只各类动物。
在幼儿园内建立一座动物园,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动物,在中国幼儿教育中的确是一种创新。相比传统由学校组织孩子赴动物园游玩,“幼儿园中修建动物园”的创举无疑拉近了孩子与自然的距离,让自然来到孩子身边。
传统意义上的幼儿园,或许拥有一流的硬件设备、优秀的幼师资源,但是,幼儿的教学依旧处在温室之中,对于自然,孩子们只能从幼儿课本的插画与幼师的讲解中间接了解。童性中对于自然的向往,最终只能埋葬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之间。
不考虑经济因素、卫生防范,在幼儿园中修建动物园,无疑让童真回归自然,在都市冰冷的钢筋水泥之间,为童性的释放留出了一片自由圣地。
传统的幼儿教育,处于对孩子们安全的考虑,几乎都是在栏杆、防护墙的层层保护下进行的,尽管孩子们身处精心布置过的教室,玩着精美昂贵的玩具,但自然中的一只鸟、一条虫,对他们而言都难以企及。
而零距离的动物园将课本上的动物插画,变成孩子身边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帮助他们直接了解课本上的可爱动物,能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好奇,激发幼小心灵的求知欲。
天鹅、猕猴、羊驼、小矮马、白鹇、白冠长尾雉、白鹳、蓑羽鹤,这些种类繁多、色彩斑斓的动物,丰富的不仅是幼儿园中勃勃生机,更丰富了生活在城市之中孩子们的童年。
也许某天,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根据插画在动物园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动物,培养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也许某天,老师布置区分动物种类的作业,让孩子们区分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区别,促进联接性思维的发展;亦或是,让孩子们长期观察某一种动物的生活状态,每天做汇报,让他们通过贴近动物而亲密自然,建立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幼儿安全的悲剧这些年频繁上演,不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都不愿意让孩子们涉足自然生出面对未知的风险,但是完全将孩子压制在过分封闭的环境,也压抑了童真与天性,令孩子们在冰冷的都市生活中失去对生命的热爱。
零距离动物园的出现,对于培养其综合能力、性格发展都具有极大的帮助。既免除了深入自然可能带来的危险,也突破了教室空间的束缚。
幼儿园,简单理解就是“幼儿的乐园”,幼儿的发育本来就应当遵从自然的顾虑,与快乐相伴、与生命相伴、与自然相伴。的确,幼小的他们就像弱苗一样脆弱,经不得一点风吹雨打,但绝不能成为将他们束缚在牢笼的理由。
文/刘泽溪
(责任编辑: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