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亲”是权力“偏心”

2016年04月20日 15:01   来源:荆楚网   赵紫微

  “我是一名退休老干部,也是一名老党员,听说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到扶贫办来巡视,专门从外地赶回来,就是要向你们反映赵国明的问题……”开门见山,举报人直指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原党组书记、主任赵国明违纪问题,反映的问题线索具体清晰。(4月2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巡视,是发现腐败案件,处理问题干部的重要手段,也是群众反映身边问题的重要渠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办原主任赵国明的腐败问题就是由巡视组发现并处理。作为扶贫办主任,赵国明“扶贫先扶亲”,把扶贫重点向亲属等特定关系人企业主倾斜。他用手中的权力搞“偏心”,其行为是典型的假公济私。

  扶贫领域的腐败往往更令人深恶痛绝,因为扶贫工作是贫困群众脱贫的希望,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赵国明不顾当地群众利益,把扶贫资金当成“唐僧肉”,肆意分给亲属等特定关系人,甚至把数千万扶贫贴息输送给亲家开办的企业。他滥用权力的行为必然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因此,在巡视组到来后,难怪有大量群众举报其恶劣行径。但为何赵国明假公济私的行为可以持续数年之久?

  常年在扶贫工作中优亲厚友,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赵国明手中的权力过大,缺乏制约和监管。曾经,赵国明在某地检查工作时,因为没有喝上好酒就很不高兴,当场表示要调整该地的扶贫资金安排计划。其私心之重、态度之嚣张、手中的权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而赵国明常年如此肆意妄为就是因为权力缺乏监管,把手中权力当成了自己的私有物。监管的失灵与制度的不健全是扶贫领域腐败频发的重要原因。

  贫困县要全部“摘帽”离不开政府的精准扶贫。在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扶贫工作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加强巡视有利于治理扶贫领域的腐败,有利于对扶贫工作人员形成震慑,使他们不敢腐。但是,要避免扶贫资金成为“唐僧肉”还需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干部权力的制约。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