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顺丰快递员被打:除了护犊情,还要正义心

2016年04月20日 06:58   来源:羊城晚报   何龙

  顺丰快递员因为与一轿车发生剐蹭被车主打了6个耳光的视频近日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个车主对没有躲避、没有招架、没有还手的快递员又打又骂,打脸的啪啪之声清脆响亮,令观众既同情快递员,又谴责打人者。

  但更大反响出现在顺丰集团总裁王卫对这件事发声之后。王卫在朋友圈说:“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这话被转到“圈”外,马上引起众人的关注。人们对顺丰总裁斩钉截铁地维护普通员工的尊严报以一片赞美声。

  昨天早上8点40分,顺丰集团的官方微博也发布声明称:对于责任,我们不会因愤怒而抛弃客观公允;对于尊严,我们也不会因理解而放弃追回!鉴于对方反复殴打小哥,行为极为恶劣,我司不同意对方调解诉求,以后发生此类事件顺丰仍将依法维权……

  到昨晚9点半,这一声明被转发和评论5万多次,并收获16万多的点赞。网友评论说:“都是爹生娘养的孩子,出来挣钱不容易,企业在这个时候出面力挺,对于员工及他的家庭都是莫大的安慰。”“冲着这个声明,我要去寄个顺丰件。”

  “顺丰小哥在这次事件中,始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容易呀,请尊重他们!”

  ……

  不管顺丰集团在员工被打的反应中有没有暗藏广告策略,他们维护快递员尊严的态度是如此的鲜明,以致让人们不去怀疑顺丰可能潜藏的形象推广动机。

  人们对顺丰声明的赞赏,一半缘于对打人者的愤怒,一半缘于企业对员工的保护。从这一片的赞扬声中,我们应该领悟到,爱往往是一种双向的情感,它是有前提的:家长爱子女,子女才会爱家庭;企业爱员工,员工才会爱企业;国家爱人民,人民才会爱国家。

  顺丰保护员工,这是“护犊之情”。但仅仅有“护犊之情”还远远不够,社会还需要正义之心。从快递员被扇耳光的视频中可见,旁边的人并没有袖手旁观,对打人者有多次的劝告。但打人者能够连续6次打快递员的脸,又说明旁人的劝告不够坚决。

  不爱管闲事、缺乏正义感是中国人的一大特征。因此许多人刚到美国时,对爱管闲事的美国人都觉得难以理解:在自己的寓所引吭高歌,在家里打妻子或者打子女,把小孩单独留在家里,在临街的阳台晒内衣裤,在排队的地方插队等等,都可能受到干预甚至招来警察。

  在美国,开车剐了别人的车,大多会把自己的车牌号和联系方式写在纸条上,贴在被剐车辆的车窗上而不敢逃逸,因为随时都有可能被爱管闲事的人记下或拍下车牌号报警。

  然而在我们这里,这种“爱管闲事”可能被认为“多管闲事”,被认为“吃饱了撑的”,被认为“干涉别人的家政”。当你报警时,警察可能会觉得“这不是事儿”而懒得理会。你甚至可能因为“爱管闲事”而招来种种麻烦。

  顺丰的护犊之情尽管令人感动,但更高的境界应该是,当受到欺负受到委屈的人不是自己的员工和亲友时,也能毫不犹豫地出来大声声援并付诸行动。

  同情心和正义感是遏制强权和暴力、保护弱小、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公民品质和公民精神。缺少这种品格和精神,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失去尊严者。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