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播电视台岭南戏曲频道、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岭南小古王粤语讲古大赛在文化公园举行,来自全省的200多名小选手站上讲古擂台讲古仔,成为今年规模最大的青少年讲古比赛。最小的选手只有5岁,最大的17岁。
真系“好嘢”,小小年纪就敢登台讲古,参加比赛。获不获奖并不重要,重在参与,难得这么多小朋友喜欢讲古这种传统民间艺术,得到家长认同,且得到一定的专业训练。谁说讲古这种传统民间艺术后继无人?只要孩子喜欢、父母支持、社会聚力,这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就还能继续传承下去,不至于断在这代人手上。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话说……”在收音机时代,多少人准时打开收音机,就为听到张悦楷的“讲古仔”。其时,“楷叔”知名度决不逊于今天的许多大牌明星,他语言流畅清晰、发音准确标准,能够在没有任何配乐和音效的协助下,用自己声音模仿声效以表达场景状况,如战马奔驰、嘶鸣等,绘声绘色,美不胜收。“楷叔”于1997年逝世之后,社会也开始进入电视、互联网时代,“讲古佬”职业渐行渐远,让老一辈听众不尽唏嘘。沉寂一段时间之后,直至颜志图的徒弟彭嘉志等人出现,又让广州街坊看到讲古界的一线希望。时装界有复古潮流一说,那么多小朋友喜欢讲古,是否也是一种令人欣喜的“文艺复古”呢?
社会处于急剧变革期,浮躁不可避免,一些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或与时代相对脱节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视为昔日黄花,可以理解。随着兜里的“好东西”一件件被掏出来抛弃,有一天忽然觉得空落落的,重新审视、重拾“旧物”也有可能。以相声为例,大师侯宝林去世后也曾长期失落,到了“德云社”出现,相声有了转机,不久前落幕的《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岳云鹏、孙越的相声夺冠,再次让人看到相声的生命力。小孩子从小学讲古,说不定未来的“侯宝林”“张悦楷”就出自他们当中。
能够成为专业人士、传承传统民间文艺固然很好,即便不成,讲古可以锻炼、提升孩子口头表达能力,也不失为一得。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现在很多人正好逆转,动手能力远比动口能力强。有些孩子到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卷面成绩不错,可叫他上台做个自我介绍,不免惴惴不安,甚至语无伦次。这不能全怪学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天天就是考试、分数,有多少机会可以登台演讲,酣畅淋漓地自我表达?
随着社会发展,口语变得越来越重要,电话、谈判、管理、介绍产品、洽谈生意以及求职中的自我推销等各个环节,几乎都是“口才”的较量。如果表达者连话都说不清楚,听众一头雾水,怎么让人相信你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又怎么让人欣然接受你的建议?其实,每个进入社会的人都明白这一点,只不过如果语言能力早期得不到训练,长大之后想改变就不容易了。
细路仔,讲古仔,讲出好世界。不管讲古能否成为职业,从小得到语言训练,必将终生受益。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