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申遗每年花3亿 追名还是逐利

2013年08月27日 11:11   来源:长江日报   

  新闻: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中国区主席陈平透露,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国各个地方每年总共要花大约3亿元。很多地方不知道如何拍摄“申遗”的宣传片,花了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都有。还有很多地方不清楚申遗文本的写法,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同时,各个地方还要请专家去当地考证,动员当地全部人员参加。(8月26日《成都商报》)

  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号,听起来特有文化内涵,哪个地方要是有上一两处,都觉得脸上有光。近年来,“申遗”成为一种时尚,一些地方竞相申遗,忙得不亦乐乎。

  以文化为荣是好事,让有价值的遗产得到重视也是好事,各地“申遗”的目的若都在于此,那真是可喜可贺,令人欣慰。遗憾的是,风风火火的申遗大潮中,有多少是理性的选择,又有多少是另有所图,盲目跟风?

  有一块世界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就能制造一处热门景点,搞活一方旅游经济。然而,不惜成本代价地使劲在“申遗”上“投资”,也不知到底是重在文化传承和保护,还是利益驱动使然。文/李杏 图/焦海洋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热心申遗不如用心护遗    2013年08月28日
  • ·疯抢着申遗为哪般?    2013年08月28日
  • ·世界遗产,如何延年益寿    2010年06月04日
  • ·长征路线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6年03月14日
  • ·3亿元的申遗费究竟值不值?    2013年08月2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