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民间艺术传承,要靠“小鲜肉”

2015年08月24日 07:15   来源:广州日报   王睿

  广州的独特味道究竟是什么?是千年商贸文化味、务实的市民气息还是吃货们梦寐以求的“食在广州”的味道?也许这些都是,但最能在灵魂上让人印象深刻的非南粤风味十足的民间艺术莫属。近日,粤剧“查、笃、撑”走进了广州图书馆,与市民分享这份有历史积淀的文化艺术。无独有偶,白话讲古大师张悦楷诞辰90周年的纪念展,也在羊城登场。

  跟所有的地方戏曲一样,在流行文化的冲击下,粤剧这种独特的地方艺术正一点一滴地收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称广州市戏院之冠的海珠大戏院,每晚粤剧名伶们以声带情,高胡、扬琴、长短喉管声声入耳,成为广州一景。而今,粤剧戏团中,名伶们一个个仙逝,因为各种原因,粤剧班子青黄不接,民间私伙局也只能靠有心之士定期“输血”,用兴趣换生存。曾有机构做过粤剧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喜欢听粤剧的占比75%;18岁以下的人只有13%。听众逐步老龄化、无法吸收年轻力量进入粤剧的世界,成为粤剧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正因为没有观众、缺乏收入,粤剧的推广、传承举步维艰。不要谈赚钱,粤剧的薪火能否继续传下去,都成问题。但粤剧对于老广州来说,必然有着“一音一律总关情”的意义所在。以情带腔、以腔传情、腔随情转、因情造腔,只要情还在,腔就不能断,这几乎是每个老广心中的期盼。

  与粤剧相比,粤语讲古的日子似乎好过一点。张悦楷、颜志图等讲古大师的声音几乎渗透在每个老广的生活中,即便当下的80后,成长时谁没有听过人称“楷叔”的张悦楷在电波中讲古?广州少年们对《岳飞传》、《水浒传》等经典人物的最初印象,大部分都是来自楷叔绘声绘色的讲古艺术。而当颜志图收了“小鲜肉”做弟子后,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有了传承的希望,年轻血液的注入带动了一批又一批新鲜人的关注,假如张悦楷老先生依然在世,对当下之境,定会笑逐颜开。

  粤剧而言,同样如此。没有年轻的血液,谈何传承?而用什么方式让年轻人爱上粤剧,尤其是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新广州人也对粤剧感兴趣,是一道待解的方程式。年轻人娱乐多,让年轻人从“知道”粤剧到“了解”粤剧,甚至“爱上”粤剧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这并非不可为,以近期有关部门对粤剧密集的推广来看,政府的动作不可谓不大。粤剧红船、上下九粤剧戏台、粤剧走进广州图书馆,这一系列的动作背后是政府的决心。拿免费开放的广州图书馆来说,最高日人流量达到三万人,其中大部分为儿童和青年。这无疑是粤剧传播的优质土壤,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这份“查笃撑”的魅力,粤剧才有可能得到更多“小鲜肉”的青睐,为传承打下基础。

  粤剧跟白话讲古一样,于广州而言都是瑰宝。瑰宝即无价,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就应该抛开经济账,让更多人,关键是更多年轻人有触摸瑰宝的机会。唯有如此,《分飞燕》、《帝女花之香夭》、《三笑姻缘》……这些名曲才能百唱不衰,真正余音绕梁。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