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关爱农民工孩子,从关爱民工学校老师开始

2016年04月13日 14:12   来源:光明网   王军荣

  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4月11日发布一份针对随迁子女学校教师情况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与当前社会关于随迁子女学校教师“弱势”的既有认识相比,中山随迁子女学校教师结构呈现可喜的趋势和变化。总体来看,教师队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学科带头人,但有进步和成长空间的教师骨干、中坚力量正慢慢形成。(4月12日《中山日报》)

  教师的工作很辛苦,而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则更辛苦,许多民工子弟学校留不住老师,遭遇“教师荒”,安徽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初甚至只剩下一个教师。这些都是令人痛心的。

  调查发现,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多热爱自身职业,愿意长期从事教师工作,但学校对老师的吸引力欠佳。主要表现在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据了解,民工子弟学校多为寄宿制学校,从每天早上约六点开始的早自习到晚上约十点结束的晚自习,学生作息时间跨度大,教师工作时间也随之拉长。由于教师不足,教师一般身兼数职,除了备课、上课、修改作业和辅导学生之外,还要负责行政、班级管理、照顾学生日常起居和跟校车接送学生等工作,工作负荷较大。工作虽辛苦,但待遇却不高。再加上学校对教师教学成绩和工作业绩的评价考核、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参差不齐、社会与学生家长的不公正评价、教师自身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等多方面因素,造成教师工作压力较大。“真的很累”是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共同感叹。

  毫无疑问,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民工子弟学校最短板,这使得许多家长要千方百计将孩子送进公办学校,可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却是有限的,并不能满足所有的农民工孩子。这就倒逼民工子弟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显然,教师是关键因素。其实,有些民工子弟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和公办学校相差无几了,如上海奉贤区民办曙光小学的教学设施甚至比一些公办学校更好,可教师人数不足、素质不高使得学校难以更好地发展。

  民工子弟学校凭什么留住老师?这需要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要更具人性化,在待遇上要不断提高,然而,仅仅靠民工子弟学校是难以办到的。这就要从制度、政策给予民工子弟学校老师更大的关爱,让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同样拥有教师尊严,一方面在待遇上和公办老师不要相差太远,能够享有落户、退休等保障措施;另一方面在培训上同样享有公办教师的待遇。

  关爱农民工孩子,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关爱农民工孩子的落脚点则是关爱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要切实解除他们面临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比如为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开设心理讲座,为他们调节心理压力;请专家为教师开讲座,开展师资交流、结对,同时提高福利待遇等等。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