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其实我们更希望民工“有位则坐”

2015年11月23日 14:30   来源:光明网   堂吉伟德

  11月20日,网友在南京地铁10号线上看到两个席地而坐的民工。车厢里明明有很多空位,两人却坐在地上,可能是怕把座位弄脏。网友被这一幕打动,并顺手拍下照片传到了网上。21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了这位网友,她回想起来,直说“觉得很心酸”。(11月22日《现代快报》)

  相同的场景,相似的画面,类似的感慨,最后都归结于两个方面,一是观者“心酸式的感动”,二是农民工“质朴的文明”。因为小心翼翼,近乎于自卑式的文明恪守,才让人有了触及心底的怜悯。而出于对文明的倡导,以及对一个群体形象的塑造,“席地而坐”似乎更符合身份的属性,当时的场景以及某种群体性的期望。

  这几乎是一个新闻式的标配,而民工们也因此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因为忌于脏而影响别人,不愿意坐在空位上,“席地而坐”似乎更匹配身份,也能更好的恪守与遵循文明的要求。那么,换一个场景的话,假若民工们回家的路,不是“地铁”而是拥挤的巴士,身边的人不是城市一族而是与之相近的农民,其还会如此小心谨慎与谦卑恭敬吗?或者,那个身上很脏的人,不是身处异乡的民工,而是一名国际友人,还会有人认为,其就应当席地而坐否?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谓的文明,并不是需要做到基本权利的放弃,甚至包括尊严感的遗失。恰恰相反,给予每个人同等的权利对待,以及抛弃身份的平视之态,才符合最基本的文明维度。农民工劳累了一天,他们所从事的岗位已然决定,其不可能像城市白领那样保持光鲜的穿着。只要其不是有意弄脏自己的衣着,不是故意去影响别人,那么其就有购票坐车的权利,其就有权象列车上的每个人那样,挺起胸膛自信的在任意一处,而不是躲在一个角落,去接受别人所谓的“文明的审视”。

  事实上,打动网友这一幕的“席地而坐”,与其说是“文明的高度”,而不如说是“权利的低度”。民工的称呼之下,有太多让人感概莫名的身份歧视与权利伤害,无论是叫“外来务工者”,还是“新型城市人”,农民工都没有获得与其贡献相匹配的待遇,他们在这个身份被分成三六九等的社会里,未能获得公正的对待。4月2日广东卫视《你会怎么做》将镜头对准生活在城市夹缝里农民工,面对在城市屡遭歧视,他们心酸告白:我怕城里人。他们挤睡工棚,吃最廉价的饭,喝不洁净的水,还时常听恶言,看白眼,他们坐地铁的时候,连座位都不坐,他们不进图书馆读书,不去餐厅吃饭,更不会进电影院看电影。

  是的,不是他们不想坐,而是他们不敢坐,因为坐了就会被人白眼,被人训斥,被贴上“素质太低”的标签。根深蒂固的偏见,让很多弱势者的权利被漠视,而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诉求,更没有得到倾诉的机会。相反,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我们无权拒绝”的平等意识——杭州图书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入内阅读,对于外界的质疑,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以权利与平等作为考量维度,农民工席地而坐的文明实为一种“伪文明”。一个社会真正的文明,恰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自由,并能获得平等的对待。恰恰相反,什么时候,农民工无论身上多脏,都能自信的在地铁中选座而坐,我们的社会才会有更高水平的“平等的文明”。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