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早上,一名路人因用手机拍摄城管执法现场遭到执法者殴打,路人继而将5名“执法者”包围,情况从午后开始失控,被打伤的“执法者”直到下午4点多才被救出送往医院,其中一人至今昏迷。一些围观者认为城管被打“罪有应得”。但这次人群的怒火攻击了错误的对象——被打者全部是招来负责搬运东西的安徽籍民工。(4月22日《北京青年报》)
看到上述报道,不得不让人“纳闷”:事件起因是由城管暴力执法引起,而义愤路人误打民工。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由让人感到意外和愤慨。一方面是对城管暴力执法的再次深恶痛绝,另一方面是对挨误伤民工们的担心和惋惜。而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是反思:不要让民工成为城管暴力执法的“替罪羊”!
尽管温州市苍南县公安局已及时做出了回应,对4月19日当天在现场参与挑头滋事的15名嫌疑人员和3名违法城管工作人员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公安部门也表示,涉嫌滋事嫌疑人员多为县城及周边的社会闲散人员,数人有殴打他人的劣迹前科。但当时的场景像电影一样不停地在脑海浮现:拍摄城管没收灶具被打、身着制服的城管安全撤离、警察没能带走被围“城管”等等……让人难以释怀。
曾几何时,城管暴力执法事件时有发生。如果把近年来与“城管暴力执法”有关事件进行统计,可以说既让人心惊肉跳,又让人万般无奈。每发生一起类似事件,不仅仅给当事双方造成身体及心灵的伤害,还进一步撕裂了社会大众的神经,为下一起“城管事件”聚集了非理性情绪。从一定层面来说,部分网民把“城管”推到了“过街老鼠”的边缘。
我们早有耳闻,一旦哪里发生了什么事,习惯让临时工顶罪。可如今,被打伤的“执法者”全部是招来负责搬运东西的安徽籍民工,连临时工城管都不是,他们只负责干体力活,没有任何执法权,报酬是一天100元。但现实是无情的,他们无原无故地成了城管暴力执法的“替罪羊”。
笔者认为,当前一些地方的城管部门在悄然“变脸”,连续推出“女子城管队”“硕士进城管”以及“柔性执法”等举措。这些积极的变化提醒城管部门还应进一步提升执法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对城管职能进行明确定位和科学化设置,更好地为城市和群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类似因城管暴力执法让民工当“替罪羊”的闹剧再次发生。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