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运动式平坟不如相信时间的力量

2016年04月07日 06:40   来源:红网   张楠之

  今年3月底,周口市商水县朱集村前村支书朱伟辞去全国人大代表职务。此前的2014年朱伟被村民联名举报,后被开除公职、党籍。4年前,朱伟曾因一天平坟1043座而闻名,被称为“中原平坟第一人”。如今,在朱伟的家乡周口,“平坟运动”中被平掉的坟头,很多又重新在田野中“生长”起来。(4月5日《新京报》)

  官员运动式的举措,无论是运动式种树,还是运动式大拆大建,抑或是运动式平坟,其背后真实的趋动力,通常都不像表现所看到的现象那么简单。因为,树是要慢慢才能长大的,旧城是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自然消亡的,新城也需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自然增长,而传统意识浓厚的人们对立坟头的需求也要随着观念的改变逐渐变淡直到消失,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很难一蹴而就。

  一旦有人想改变这一过程,梦想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就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激发各种矛盾。而且,对于强力推行此类运动式举措的官员而言,这些行动只是其谋求更高目标的凭借和抓手,或者说,是在为自己捞政绩,以便获得上级的“赏识”,谋得更高的职位和利益。官员运动式的举措之所以遭到诸多批评和反感,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样的动机不纯或动机不良。

  从迷信的角度来讲,“中原平坟第一人”的落马似乎是一种报应——刨人祖坟给自己赚荣誉和功绩,最终自己也难逃落马的命运。但从朱伟落马的原因来看,这与报应没什么关系,甚至与平坟运动的关系也不大——贪腐之人,即使没有平坟惹起的民愤,也一样会遭受“报应”,来自党纪国法的报应。

  “平坟第一人”的落马并不等于“平坟运动”就会从此消失,虽然在现实中,该地“平坟运动”的“成果”早已被抛弃,坟头又在田间地头重新出现。或许不久,“平坟运动”又会在别的什么地方,以另一种或激烈或温和的方式,再次出现。这是因为,坟的背后是土地,“平坟”的目的是活人与死人争地,是有限的耕地与日益增长的坟头占地之间的矛盾。只要这种矛盾存在,“平坟”就不会消失。

  问题在于,希望坟头消失的人,或者说,拥有强制“平坟”能力的人,倾向于采取哪一种方式去平这些坟。激烈的,就是像周口市这样,搞运动式平坟;温和的,就是像很多地方正在做那样,有意或无意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加强宣传,期待人们殡葬观念的逐渐改变,进而导致行动的改变,最终减少新增坟头。

  前者的激进激发的诸多矛盾是有目共睹的,后者的偏于消极导致的起坟之风、树碑之风、坟头硬化之风,也在实际上使耕地占用进一步恶化了。尤其是树碑和硬化,使得原本随着时间流逝逐渐自然缩小的坟头的消亡变得更加困难。这两种态度显然都是不足取的。实际上,在留坟的传统观念仍然较强的地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做的,是在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基础上,阻止树碑、硬化之风,但对于坟头问题,不妨留给时间去解决——自然状态下,耕地上少有百年不消失之坟,而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要相信,不会有几十年不变的传统观念。假以时日,人们的观念变了,坟头不推自平。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