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财产继承亟待有法可依

2016年04月06日 08:26   来源:北京晚报   张 丽

  清明时节,慎终追远。除了情感上的缅怀,逝者与生者之间,财产的继承和转移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前不久,微信上一篇题为《父母去世后,房屋肯定属于独生女儿吗?结论惊呆了宝宝》的文章确实惊呆了很多“宝宝”,随之而来的,生前遗嘱该怎么立也成为热点话题。

  其实除了房子、车子、票子这些看得见摸得到的遗产,还有一种完全是因为技术变革而产生的虚拟遗产。比如我们精心打造的朋友圈、博客和微博,比如淘宝商家们苦心经营的网店,比如游戏玩家们不眠不休打出来的级别和道具……这些东西,也许不像房子车子那样被广泛认知为“财产”,但对于特定人群来说,某些游戏中的高级别道具比房产证还要珍贵,更不用说很多人书写、拍摄、编辑制作后发表于网络空间的内容,实际上已经替代纸张成为感情的重要载体。传统丧仪中,亲人会焚化掉逝者生前使用或者心爱之物,以寄托哀思。但在网络上,这些同样被逝者倾注了大量时间、情感和智慧的东西,该如何处置?

  此前,也有一些报道关注了此类问题。比如2012年7月,淘宝卖家小艾被曝因连日通宵熬夜在睡梦中猝死家中,年仅24岁。她去世后,网店已经无法打开。小艾的亲属希望继承这家苦心经营了两年多的网店,但按照淘宝相关规定,网店不允许转给别人。如何继承成了难题。在2011年时,还有媒体报道过一则案例,“王女士的老公徐先生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徐先生的QQ邮箱里保存了大量有关两人从恋爱到结婚期间的信件、照片。王女士想要整理这些信件和照片,以留作纪念 。但是,QQ密码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问题。”虽然最后,通过和腾讯协商,王女士拿到了QQ号,但这并不是最终问题的解决办法。难道每一个想要继承的人都要跟腾讯协商?

  对当时媒体的诘问,至今仍旧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之道。但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的彼此渗透却更加紧密了。如今,微信、微博都开通了支付,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网络支付账号,里面放着真金白银。就是最不谙此道的老年人,在各种订餐、约车平台的高额补贴诱惑之下,也逐渐学会了扫码支付这些曾经被他们敬而远之的“奇技淫巧”。虽然人们都不喜欢讨论身后事,但总不能对自己的财产放任自流,最后家人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它们被新浪、腾讯或者淘宝这些公司收回吧?

  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律师李亚兰提交了一份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议案,建议修改继承法将虚拟财产等纳入遗产范围。而在国外,已出现数字遗产案件。一些知名网站已允许家属索要虚拟财物,只要能证明用户已死亡,并且和用户有亲属关系。另外,在美国还出现了“数字遗产守护者”网站,将私人资料发送到该网站后,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没有登录,亲属会收到一封邮件,或由亲友登录网站激活发送电子邮件的程序。

  当然,也许预立遗嘱是个解决的好办法,但相关立法工作是不是也应该紧锣密鼓地跟上?当人们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时,总会开玩笑说感谢“马云、马化腾”,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应该是他们感谢万千用户支撑起来相关产业。活着,大公司和用户互惠互利;死了,总要有个章程,不能让虚拟遗产一封了事。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