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机器人被“炒鱿鱼”,只是个“小插曲”

2016年04月06日 07:09   来源:工人日报   韩韫超

  前段时间“阿尔法狗”和李世石的“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攒足了人气。近日,记者梳理广州大众餐饮机器人使用情况却发现,曾经“聘用”机器人服务员的几家餐厅,已有两家关门歇业。剩下一家虽仍在营业,但机器人服务员却被老板“炒了鱿鱼”。(见4月4日《工人日报》)

  “机器到底还是不行吧!”“还是人最厉害”……可以说,这样的新闻十分应景地缓释了时下人们对“机器换人”的担忧,让人们重拾了对自身劳动价值的信心。然而,这不该成为唱衰机器人的理由。

  餐厅表示,当初选择机器人来服务顾客,也多是为了“吸引眼球、聚集人气”,而在具体服务过程中,机器人只能“沿着固定线路送餐,加上餐厅人员走动大,机器人不懂得躲闪,上菜容易洒落打翻,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其实,在随机应变能力差、路线动作上的“木讷”之外,思想和情感的缺失或许才是机器人服务员真正的“硬伤”。毕竟,人工服务员的微笑、言语、动作,都在表达态度、传递情感,人工服务者能够做到与顾客的即时沟通,而若指望机器人也能察言观色,从顾客的一颦一笑里读出对菜品及服务的潜在评价,甚至是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不大现实。

  机器人在服务业尚存短板,可在工业制造、医疗科技等领域却大有可为。资料显示,在世界范围内,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中。可见,如果对机器人的利用可以因地制宜,它们完全可以成为人类的好伙伴、好帮手。

  微软公司可谓将机器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然而在刚刚闭幕的美国微软公司年度开发者大会期间,却发生了件尴尬事:就在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展望人机交互未来的时候,一个正被微软“关禁闭”的人工智能“姑娘”Tay却跑出来捣乱——这是一款专为年轻人设计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因上线不到24小时就出言不逊、脏话不断,言语甚至涉及种族主义、色情,充满歧视、仇恨和偏见,而被“闭门思过”。没想到在测试中被“意外短暂启动”,上演了一出小闹剧。

  这一次意外,被视为人类在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的又一次“失控”。虽说只是个案,却引发人们重新审视对待机器人的态度:我们试图消灭机器与人的种种差异,追求二者的无限接近,但在未来,如何使机器人发挥更多的正向作用,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